五代十國七十來年的時間里,王朝不斷更迭,政治形勢極不穩定,書法也陷入低谷,唯一可以媲美前朝大家的只有楊凝式。
在中國書法史上,柳公權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楷書被尊為“柳體”,與顏真卿并稱“顏柳”。
懷素在草書上的非凡造詣,當時就倍受大家激賞。
寫《祭侄文稿》時,顏真卿的人生正處于一種極致的狀態,才有了如此極致的書法。
張旭(約675—約759),字伯高,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剛踏入仕途時,擔任過常熟縣尉,負責一縣的治安管理與刑事案件。
褚遂良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
相貌丑陋、人生坎坷的歐陽詢,內心應是很堅韌的,因此也造就了他書法中的強勁筆力和險峻結構。
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個個秉承家學、擅長書法,其中以最小的兒子王獻之(344年—386年)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在書法史上與王羲之并稱“二王”。
今天我們對書法的審美,很大程度上也是被王羲之的“新風”塑造。
鐘繇這么欣喜,在書法筆跡上也有所表現。你看,他一高興,筆畫向左右盡情舒展,筆勢非常開張,有一種強烈的飛揚感,與楷書《薦季直表》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