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2日,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蒞臨“人民學習·格局屏天下”演播室,帶來了《以新理念新格局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探尋中國經濟增長新密碼》的精彩授課。
一、后疫情時代的形勢
1.疫情帶來的影響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這場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中國工業的經濟 增長速度降到了40年來的最低點,達到-8.2%;消費方面,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一季度增長速度降到了60年來的最低點,達到-19%;整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降到了-6.8%。
姚景源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措施,中國經濟實現了“V”形反轉,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一個保持正增長的國家。
2.黨中央、國務院的果斷措施
1) 不設GDP增長目標
建國以來第一次不設GDP增長具體目標。姚景源講道,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原定的2020年經濟增長保持6%的目標已不可能實現,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放棄了GDP目標,轉向了更重要的目標。
2)“六穩”+“六保”目標
“不設增長目標不等于沒有目標,‘六穩+六保’就是我們今年最重要的任務。”姚景源說。
“六穩”就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六保”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姚景源說:“'六穩+六保'目標之所以可以代替GDP目標成為我們2020年的根本目標,就是因為我們總書記始終強調經濟工作要以人民為中心。”
二、國內外環境的變化與新格局
姚景源表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我們的根本路徑。
新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
新理念: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
新格局:要建設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1.國際環境的變化
姚景源表示,準確理解總書記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把握三點:
1) 近年來,中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逐漸取得了話語權,積極參與到了國際事務中。近百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壟斷世界政治經濟話語權的情況發生了改變;
2) 中國在不斷地發展,中國的經濟總量從1952年的679億元增長到如今超百萬億元規模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綜合國力實現歷史性跨越,堪稱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3) 當今世界正處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中國遇到了一個百年未有的大機遇:技術革命和技術進步。
2.國內環境的變化
1) 國內的比較優勢發生了轉變,國家經濟戰略從依賴國際大循環逐漸轉變為國內、國際雙循環;
2) 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是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物質文化需求,而現今,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3) 中小企業是創新的主力。全世界的創新理念大都來自于中小企業,他們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于核心技術。因此,市場競爭會迫使中小企業不斷創新,更新自己的核心技術。
3.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1) 國內大循環為基礎。姚景源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基礎,可以有效抵御國際風浪,只要牢牢的抓住國內大消費主體,不管外部世界如何動蕩也影響不了中國經濟的根本,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
2) 鞏固國際大循環。對于沿海地區來說,世界大循環依然具備巨大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
3) 把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由于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我們要更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把握人民群眾的需要,尤其是在健康、醫藥、養老、旅游等方面。時刻牢記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黨努力工作的方向。
課程的最后,姚景源說:“對于今年中國經濟來說,我們的速度不會有問題,今年全年預測8%以上是可以達到的,只不過我們應當把更多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