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傳奇總統,
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
更是“老朋友”。
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巴勒斯坦國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于6月13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昨天下午,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同阿巴斯總統舉行會談。兩國元首宣布建立中巴戰略伙伴關系。
習近平指出,中巴兩國是相互信任、彼此支持的好朋友、好伙伴。
作為今年中方接待的首位阿拉伯國家元首,阿巴斯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更是“老朋友”——這是他第五次來華進行國事訪問,此前他還曾多次到訪中國,前后加起來不下20次。
他的人生經歷十分傳奇:少年時因戰爭而淪落成難民,不得不遠走他鄉40多年;其間當過小學老師,考上歷史學博士,后來又變成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的“左膀右臂”。
“可以說,阿巴斯一生都投身于帶領巴勒斯坦人民恢復民族合法權利的正義事業。”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中國情緣
阿巴斯今年88歲了。
很多人都知道,他為人低調,“討厭聚光燈”。2003年,他被正式任命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首屆總理時,在會場上卻刻意避開記者的鏡頭,要么側臉托腮,要么低頭看稿,臉上幾乎沒有表情。
但對于訪問中國,他的熱情一直很高。
曾多年擔任巴勒斯坦駐華大使的薩法里尼介紹說,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阿拉法特先后16次訪問中國,幾乎每次都是由阿巴斯陪同。
阿拉法特去世后,阿巴斯站到權力巔峰。
2005年、2010年、2013年和2017年,他四次來華進行國事訪問。在一次訪問期間,他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說:“這次訪問的結果不能用‘好’字來形容,而是‘非常好’!”
他還說:“巴勒斯坦和中國談論的話題永遠是友好加友好,中國與巴勒斯坦的交往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
·阿巴斯資料圖。
多年來,阿巴斯一直十分重視對華關系。
1999年,他作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執委會秘書長訪華時,感謝了中國在不同時期向巴提供政治上、道義上、物質上的支持,還對中國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欽佩,并表示支持中國的統一大業。
2004年,年近古稀的阿巴斯在政壇受挫,辭去政府總理職務后再次來到中國,與中國從事中東研究的學者座談。
他表達了對中國的信任,認為巴勒斯坦應該多學習中國的發展經驗,同時期望中國在中東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
據稱那一次他訪華還帶了夫人,希望中醫能治療夫人的風濕病。
“阿巴斯曾私下告訴我,他每次來中國,中國的面貌都有很大的變化。每次到北京都覺得北京比以前更漂亮,人們穿的衣服也更好看。”
薩法里尼說,“阿巴斯是一個務實派,不喜歡出面張揚來表現自己,總是躲著媒體,但他確實是一個真誠的政治家。”
從難民到博士
阿巴斯1935年出生于巴勒斯坦北部城市薩法德。這里位于加利利湖西北側,自公元前二世紀就形成村落,當地人以長壽聞名。
他家住在鎮上一個批發市場附近,父親經營著一家雜貨店,主要賣蔬菜、罐頭等。
1948年,平靜的生活被戰爭打破。為避戰禍,大批巴勒斯坦人離開家鄉。少年阿巴斯也隨家人逃到敘利亞,淪為難民。
這使得他的求學之路變得異常曲折:流亡的頭兩年,他不得不中斷學業去當童工;之后重返校園,完成了初中學業,去小學當老師;一邊教課,一邊自學,硬是靠努力拿到了高中文憑;后來進入敘利亞大馬士革大學求學,獲得了法律學士學位。
大學畢業后,阿巴斯進入卡塔爾教育部,擔任人事部門主任。在前往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招募巴勒斯坦人到卡塔爾工作的過程中,他愈發了解巴勒斯坦的社會狀況。
1959年,他參與組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簡稱“法塔赫”),并在第一屆法塔赫中央委員會中,主要負責管理法塔赫的財政事務。
·阿巴斯資料圖。
忙碌的工作并未讓阿巴斯放棄繼續深造。
因為對以色列研究很感興趣,他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學院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研究范圍不僅僅局限在巴以沖突上,還涉及以色列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
在當年,這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情。那個年代,阿拉伯人或巴勒斯坦人還把閱讀關于以色列社會的書籍看作“丑聞”。因此,阿巴斯的研究和論述遭到了不少批評和譏諷,他本人甚至被罵是“巴勒斯坦的叛徒”。
也正是在莫斯科東方學院求學期間,阿巴斯經過系統研究和深刻思考,逐漸形成了一個觀點:巴以必須和平共處,才能解決現存問題。
要的是和平,不是暴力
阿巴斯成了“巴解組織”的“鴿派”代表人物。
1991年起,他出任巴方代表與以色列進行談判。1993年,在挪威首都奧斯陸,他和以色列方面先后進行了14輪秘密談判。同年9月,他和時任以色列外長共同簽署了巴以第一個和平協議——《奧斯陸協議》。
協議簽訂后,阿巴斯秘密回了趟老家。看著闊別多年的故土,年近花甲的他淚如泉涌。
此時,他還不知道自己未來將面臨怎樣的風雨。
1996年,他成為“巴解組織的二號人物”,地位僅次于阿拉法特。2003年,他出任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總理。然而短短130天后,他就黯然辭職。原因之一是,他和阿拉法特在如何對待巴激進派別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事業失意的同時,他還經歷著喪子之痛——2002年,他的長子馬贊因心臟病突發猝死。白發人送黑發人,“阿布·馬贊”(阿巴斯的一個昵稱,意為“馬贊的父親”)悲痛欲絕。
·阿巴斯資料圖。
2004年對阿巴斯而言是個人生轉折點。
這年10月底,阿拉法特突然病情加重,彌留之際,將身后事業托付給阿巴斯。盡管雙方有過分歧,但多年共同奮斗結下的情誼與信任畢竟是深厚的。
阿巴斯不負所托。次年年初,他當選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2008年,他當選巴勒斯坦國總統,連任至今。
這些年里,巴以和談坎坷曲折,但阿巴斯從未失去耐心。
“我需要的是和平,不是暴力;我希望巴勒斯坦人民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有正常人的衣食住行。”阿巴斯這樣詮釋自己的執政理念。
巴勒斯坦問題不能被邊緣化
然而,自2014年起,巴以和談就陷入了停滯狀態。
“阿巴斯此次訪華,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巴勒斯坦問題正逐漸被邊緣化。”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說,2020年9月以來,在美國所謂的《亞伯拉罕協議》撮合下,阿聯酋、巴林、蘇丹、摩洛哥四個阿拉伯國家相繼宣布同以色列實現關系正常化,部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關系走向緩和,轉移了中東局勢的焦點。
丁隆表示,美國是影響中東和平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在推動巴以和談上幾乎沒起到有效作用。由聯合國、美國、俄羅斯及歐盟組成的“四方機制”,在和談陷入停滯的近10年里,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021年5月,巴以爆發了自2014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武裝沖突,有超20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包括數十名兒童,以色列方面也有至少12人死亡,包括兩名兒童。“今年以來巴以雙方的沖突不斷,部分沖突甚至是近10年來罕見嚴重的。”
基于這些背景,丁隆認為阿巴斯此訪有三個目的:
一是延續中巴傳統友誼。中國是最早承認“巴解組織”和巴勒斯坦國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同巴勒斯坦國建交的國家之一。多年來,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互相支持。
二是表達對國際上將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的反對。巴勒斯坦問題仍然是中東和平基礎性、根源性問題。
三是期待中方為推動巴內部和解以及實現中東地區和平發揮更大作用。今年4月,中國外長秦剛分別同巴勒斯坦、以色列外長通電話,表示中方支持巴以雙方以“兩國方案”為基礎盡快恢復和談,并愿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6月14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阿巴斯舉行會談。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在6月14日的會談上,習近平強調,巴勒斯坦問題延宕半個多世紀,給巴勒斯坦人民帶來深重苦難,必須盡快還巴勒斯坦以公道。
習近平提出三點主張。第一,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第二,巴勒斯坦經濟民生需求應該得到保障,國際社會應該加大對巴勒斯坦發展援助和人道主義幫扶。第三,要堅持和談正確方向。尊重耶路撒冷宗教圣地歷史上形成的現狀,摒棄過激和挑釁言行,推動召開更大規模、更具權威、更有影響的國際和平會議,為重啟和談創造條件,為幫助巴以兩國和平共處作出切實努力。
巴方表示,相信中方的智慧和公正立場。
會談后,兩國元首共同在中巴建交35周年紀念首日封上簽字,并見證簽署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近年來,中巴在經貿領域合作成績顯著。“阿巴斯這次訪華,肯定也希望獲得中方對他們民生項目的支持,以及雙方在經濟領域的合作。”丁隆說。
中巴現已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也期待未來有更多好消息傳來。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凌 云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