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的百年鄉村建設和平民教育,晏陽初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
全書以晏陽初一生拼搏奮進為主線,以平民教育運動、鄉村建設運動實踐探索為副線,以愛國愛家愛平民為輔線,以飽滿的激情、細膩婉約的筆觸,藝術性地再現了晏陽初匍匐于大地、俯身于泥土、躬耕于隴田,無私奉獻于中國和世界勞苦大眾的史詩般的傳奇一生。可以說,長篇傳記《晏陽初》延續著一種精神,在讓人全方位地了解這一場鄉村變革的偉大實踐的同時,還得以將這種平民教育運動、鄉村建設運動思想以及自強不息的拼搏、奮斗精神,以真誠和感人的文學方式流傳下去,真正體現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特別是從晏陽初身上,我們可以汲取到新時代投身鄉村振興的奮進力量。
本書作者苗勇,是一位文涉紀實文學、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多門類著作等身的蜀中作家。在他的眾多作品中,其題材選擇,有一個占比很重的鮮明旨徑,那就是對故鄉巴中持續發力、深耕細作的呈述與熱愛——這已然成為他秘密公開的文學“宗教”與文學宿命。他的近五十萬言新著、傳記文學《晏陽初》依然沿襲了這一脈向,將循環在自己骨血中的故鄉情懷轉切為對一位故鄉人物傾力復盤式的塑造上。不僅讓自己,也讓一位有大能量的人物,為故鄉賦能。這個有大能量的人物,自是顯示在書名上的晏陽初。
晏陽初活了將近一個世紀,他出身書香,留學回國,他關注底層,改造社會,一生都在堅持為平民服務。被尊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曾被聯合國聘為終身特別顧問。
1926年起,晏陽初領導平教會從東亭鎮翟城村開始進行平民教育試驗,為定縣服務了十余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7年12月28日)曾說:“我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對晏陽初的試驗就作了深入了解,晏陽初在鄉村開辦平民學校、推廣合作組織、創建實驗農場、傳授農業科技、改良動植物品種、改善公共衛生等,取得了一些積極效果。”晏陽初認為,只有中國農民發展起來,建設一個民主科學的中國社會才有可能成為現實。在看待農民作用的問題上,鄉村振興戰略與晏陽初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把晏陽初平教思想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非常有必要。
晏陽初和他所帶領的知識分子走出書齋,深入基層,腳踏實地為農民辦實事。在新時代,我們更要推動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作者簡介:
苗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山民》《山韻》《豐碑》《小曲亂彈》《見證天使》《散落的文字》《生命蘆山》《直面地震工會旗幟高高飄揚》《歷史不會忘記》《曾溪口》等文學作品16部,先后榮獲四川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參評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梁斌長篇小說獎等省以上文學大獎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