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廣州11月19日電(記者王忠耀、吳春燕)11月19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在中山大學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免決定,高松任中山大學校長(副部長級),羅俊不再擔任中山大學校長職務。
高松,男,漢族,1964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1988年7月參加工作,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此前擔任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2018年10月調任廣東之前,高松長期在北京大學工作,曾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兼任教務長。2016年5月至今,他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高松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配位化學與分子磁性,他曾率先報道了世界上第一例同自旋的單鏈磁體,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羅伊·格勞伯早在1963年提出的一維Ising鏈動力學理論模型,以分子實物的形式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2007年,年僅43歲的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他同時還是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曾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并3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作為高校管理者,高松近年來聚焦“新工科”建設,提出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工科領軍人才。2019年5月,華南理工大學正式發布實施“新工科F計劃”,提出打造面向未來的新工科建設“升級版”,培養具有學習力、思想力和行動力“三力”的“三創型”人才。同年7月,高松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發表論文《實施“新工科F計劃”,培養工科領軍人才》,進一步闡釋“新工科”建設,以確立工科人才培養的新理念,構建工科專業的新結構,完善工科人才培養的新體系。
“不同的大學有不同的歷史傳承,不同的學科特色,不同的精神文化,決定了他們具有不同的使命,不同的人才培養特點,肩負了不同的責任,因而應該具有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中國的研究型大學,要培養在世界上有競爭力、有創造性的人,能夠引領中國和世界未來發展。”高松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