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竹松
這幾天,82歲的林竹松,正在關注“2023上海臺北城市論壇”的新聞。臺北市市長蔣萬安率團來上海參加論壇,這是他首次以臺北市長身份訪問上海,也是“雙城論壇”時隔3年再辦實體論壇,受到海峽兩岸的高度關注。
“雙城好,兩岸好。”蔣萬安說出這句話,不僅是他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期許,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更說出了林竹松的心里話。熟悉林竹松的人都知道,他已經為兩岸的和平發展奔走了幾十年。
“2023上海臺北城市論壇”期間,蔣萬安到洋山港參觀
林竹松是中國文化經濟發展協會創會名譽會長,曾創辦臺灣中華各界社團聯誼總會、臺灣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促進會、臺灣中華和平發展聯盟等。林竹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兩岸和平要堅持,國家統一要追求,如此,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社會才能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作為奔忙于兩岸的臺灣經濟文化界知名人士,他曾受到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
兩岸只能和平,絕對不能戰爭
其實,在三年前,林竹松就注意到了中國國民黨民意代表蔣萬安這個“人氣王”,他在2017年因擋下蔡英文當局“堪稱史上最惡的‘勞基法’修正案”,而受島內好評。經過綜合觀察和考量,在2020年9月中國國民黨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央評議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中,林竹松提案,要求臺北市長選舉應該征召蔣萬安,認為其擊敗民進黨的對手幾率很高。
2022年,蔣萬安成功當選臺北市長——年僅44歲,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評價,“拿下臺北,對國民黨來說,是近幾年來破天荒的大事。”這項結果證實了林竹松的預判,也從側面反映出民進黨的不得人心。
近些年,民進黨不斷向島內民眾灌輸“抗中保臺”的錯誤思想,挑起兩岸“仇視”情緒,給臺灣民眾造成沉重負擔,安全感缺乏、投資減少、就業難……這些現象都狠狠打臉了蔡英文在參加臺灣大選時口口聲聲提到的“點亮臺灣”。
“中國大陸如果沒有共產黨,不可能有今天,國民黨絕對不能‘反共’,民進黨‘反中’是犯了嚴重錯誤,兩岸只能和平,絕對不能戰爭。”在2022年的中國國民黨年度“中央評議委員會”上,林竹松強調了兩岸關系發展應遵循的正確方向,他還表示“和平是世界普世價值,因此政治人物和政黨利益都不能超越國家和社會人民的利益,制造或帶來戰爭者,都會成為歷史罪人,所以千萬不要有那種作為。”
在今年7月份召開的中國國民黨2023年度“中央評議委員會”上,林竹松再次重申了上述立場。他還通過引用俄烏沖突、越南戰爭等事例表明,外來勢力絕對不可靠,更不要奢想“臺灣有事美國會保衛臺灣安全”。
林竹松在會中表示,“我認為兩岸問題,是自家人的事,要自家人去解決”,因此,他強烈主張2024年中國國民黨領導人選舉參選人侯友宜要“安排去大陸化解臺海危機,尋求兩岸永久和平之道。”
足跡遍布大陸各地,行程逾120萬公里
祖籍是福建漳州的林竹松,出生于臺灣臺中,今年已有82歲,促進兩岸互動、文化交流和經貿合作這項事業,他堅持了30余年。
自1988年初次來大陸至今,林竹松個人和率團回大陸共計722次,足跡幾乎覆蓋大陸各地。他自己曾粗略計算過,這722次行程中,光飛機航程和搭車路程就超過120萬公里。數字背后,是林竹松期盼兩岸和平統一的拳拳之心,也是他為此做出的切實行動。
多年來,林竹松通過創辦中國文化經濟發展協會、臺灣中華各界社團聯誼總會、臺灣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促進會、臺灣中華和平發展聯盟等,將推動兩岸友好及文化交流落到了實處。這些社團的觸角又不斷延伸,以浸潤之姿,把促進兩岸友好互動、社會和諧安定、經濟繁榮與發展的理想送到世界各地。而今他又創立了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這一寶島不分藍綠、男女、長幼之最大信仰公約數來推動兩岸友好互動關系、文化交流經濟合作的臺灣中華天上圣母和平促進會,進一步推動兩岸和平統一。
林竹松如今還是中國文化經濟發展協會創會名譽會長,歷時五年創會的時光他至今記憶猶新,“當時全心想把協會發展為綜合性、全面性的社團,以促進海峽兩岸及海內外文化、經貿交流合作的發展。”1993年,協會正式成立,承載著林竹松的創會初心,多年來,該協會促進兩岸達成的商務與文化交流不勝枚舉。
關于協會的活動經費,林竹松始終堅持“資金自理”的原則,很多人乍一聽,會以為是由會員交會費,或者尋到了企業進行贊助,但其實,是林竹松本人扛起了“自理”二字的重量,“協會的一切活動經費由我個人出資,至今還未接受過任何一筆捐款。”不為“錢”所誘,他用純粹的堅守,一點點書寫“在有生之年為祖國多做些事情”的承諾。
協會創立至今,取得不少成績,但林竹松并未就此停下腳步,他依然為了心中那個目標而奔走,“我每天早晚各運動一小時,維持健康,我不認老、不退休,目的就是為了推動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于他而言,這是一項神圣的工作,更是一項事關代代子孫幸福萬年長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