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奶業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產量、質量、裝備水平等各項指標穩步提升,背后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力量。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高級專家、伊利集團全球創新中心科學研究總監王彩云在奶業一線做研發20年,親身參與了中國奶業從“落后”到“現代化”的轉型突破。她認為,目前我國奶業仍需激發產業加速升級的新動能,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這就需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實現中國奶業的高質量發展。
2024年3月,王彩云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
今年兩會上,王彩云的上會議案主要是如何通過加強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做優奶業精深加工項目、提高益生菌菌株的研究與應用水平,從而更好滿足國民營養健康需求。
從“喝到奶”到“喝好奶”
環球人物:在您深耕奶業這20年中,見證了我國奶業什么樣的發展趨勢?
王彩云:20年間,我見證了國人從“喝到奶”到“喝好奶”的重要歷程,看到了我國奶業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產量、質量、裝備水平等各項指標穩步提升,這些都是“科技創新”帶給我們的改變。同時,奶業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消費者對奶制品的消耗量在持續增長,且更傾向于選擇高品質、營養豐富的產品,大家希望通過飲用奶制品,不僅實現補鈣和補充蛋白質的目標,還能有更多的健康選擇,如減脂、助睡眠、提升腸道健康等。
環球人物:相較于國外奶業領域,中國奶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王彩云: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深刻重塑,對我國供應鏈、產業鏈的穩定性提出挑戰,也影響到國家糧食安全。我們深刻認識到,服務保障國家安全大局,就必須加快在奶業精深加工、自主菌株研究和應用等方面實現突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確保產業鏈的穩定與安全,才能將“奶瓶子牢牢地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所以說,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是中國奶業的核心競爭力。
環球人物:今年您的議案主要針對奶業加工技術攻關方面,在技術層面,伊利近年來有什么突破?
王彩云:我在奶業一線做研發20年,一直在精深加工領域深耕,從事牛奶中各種功能蛋白的特性研究、提取及產業化示范工作。近年來,我們取得了非常多的突破:先后開發出了低乳糖奶,解決消費者乳糖不耐受的情況;研發出的濃縮乳清蛋白制備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為維護嬰配粉供應鏈安全提供了堅實支撐;開發的益生菌新型遞送技術,有效降低了益生菌在加工過程和胃腸道消化過程中的損失,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水平;首創乳鐵蛋白定向保護技術,將常溫純牛奶乳鐵蛋白保留率由10%提高到90%以上,等等。這些技術成果,也已經或即將應用在產業化生產中,為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增添創新動能。
近年來,王彩云(右)和同事們一起,在奶業加工技術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
環球人物:我們如何突破行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
王彩云:解決全產業鏈技術瓶頸、實現技術突破和產出技術成果,離不開創新平臺的支撐。目前在國內,伊利已經建立了三級研發平臺,共同構建了伊利的技術主體。而在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里,伊利作為重要合作方和參與方,聯合其他共建單位致力圍繞全產業鏈進行創新鏈布局,正在開展高水平協同創新。同時,乳業國創中心為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通過與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不僅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還可以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
“從一棵草到一杯奶”
環球人物:在您看來,對于奶業領域來說,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最關鍵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王彩云:首先是堅持全鏈創新,推動成果轉化。要通過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形成“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創新鏈路,解決全產業鏈技術瓶頸,加速推動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
其次是緊抓發展機遇,促進數智升級。積極推動數字新技術與產業鏈核心業務的增值融合,將數智化升級貫穿于全產業鏈各個環節中,例如在生產端打造智慧牧場和智能工廠,在消費端推動消費者數智化運營。
第三是推進綠色轉型,構建綠色產業鏈。奶業各環節都會涉及碳排放,在發展中需要強化行業合作,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例如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低碳核心牛群,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奶牛甲烷排放,推行“種養一體化”生態農業,進行碳盤查打造“零碳工廠”,優化包裝結構等眾多環節。
第四是打造創新融合平臺,加強創新人才培養。要加強科教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融合與平臺打造,加強對于創新人才和創新成果的培養與保護,為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和優秀人才隊伍,實現更多的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
環球人物:“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創新鏈路實踐中,最難的是哪一個環節?伊利是如何解決這一難點的?
王彩云:如果說牧場是乳業的第一車間,那么飼草則是乳業的第一原料。不過,由于自然環境約束以及發展起步較晚,我國長期缺乏優質飼草。為破解行業飼草難題,伊利遵循“以養帶種、以種促養”的原則,全面實施飼草研究與優質飼草種植攻關,開展優質青貯、本地化粗飼料等應用推廣。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目前,伊利從優質青貯品種選育、田間種植管理、收獲加工、貯存飼喂、青貯消化率提升等方面,制定了詳實的操作流程與標準,并將優質飼草種植前沿技術免費推廣給全國合作牧場。
伊利還引進“遙感衛星+農業大數據平臺”應用技術,應用衛星遙感及地面相關物聯網設備對青貯玉米開展長勢監控、灌溉指導、病蟲害預防、天氣預警、收獲時間預測等服務,使農業生產更精準、更高效,實現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升級,形成智慧農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種植模式。目前,伊利帶動了全國近640萬畝飼草料種植,為種植戶帶來了超過25億元的收益,不僅為奶牛養殖業優質飼草提供了保障,更為種植戶帶來了增收。
王彩云在奶業領域深耕20年,見證了我國奶業的發展。
“一條沒有終點的跑道”
環球人物:舌尖安全是奶業領域的關鍵一環,也是消費者最看重的,在這方面,伊利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
王彩云:伊利始終堅守“伊利即品質”的企業信條,視品質如生命,致力于生產100%用心、100%安全、100%健康的產品。長期以來,伊利建立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體系以及“集團——事業部——工廠”三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體系,覆蓋80多個檢驗單元,檢驗項目總數達1000多項,率先實現了從源頭到終端的每一個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關鍵點的監測、分析、把控、預防,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品質提升,在伊利內部被稱作“一條沒有終點的跑道”。
環球人物:您在奶業領域這么多年,最看重消費者什么樣的評價?
王彩云:我最看重的消費者對于產品品質的評價。不管我們企業發展到什么階段,產品創新到什么程度,產品品質始終是我們的根本,所有伊利人都要堅守對卓越產品力的極致追求。我也很重視消費者對于產品功效的評價,我們始終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通過產品創新滿足他們多元化需求,把握市場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