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意味著2024年全國兩會圓滿落下帷幕。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此次會議意義重大,舉國關注。
讀懂中國,首先要讀懂兩會。今年全國兩會有哪些新看點?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指標制定的背后有哪些考慮?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團組活動中發表了哪些重要講話?《政府工作報告》又有哪些新的政策取向?代表委員重要議案提案有哪些政策熱點急需關注?
3月20日,中國發展改革報社副社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特約評論員楊禹蒞臨“人民學習”演播室,為廣大黨員干部、企業家帶來了《向“新”而行,以“質”取勝——2024年全國兩會精神解讀》精彩課程。
一、準確把握“2024年”的時代方位、年度特征:“2+n”
楊禹表示,讀懂兩會,首先要準確把握“2024年”的時代方位和年度特征。他將“2024年”的時代方位和年度特征形象地概括為“2+n”,其中“2”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n”意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全面深化改革又一重要年份、世界處于新的動蕩變革期的一年。
楊禹強調,在把握時代方位時,要重視“逢五逢十”的重大歷史時間節點,密切關注世界格局的變化。
二、2024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了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楊禹從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就業目標、物價目標、糧食產量目標等方面對今年的發展預期目標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解讀。他強調,“好目標”是“奮力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如果目標太高,大家夠不到,就不愿意跳了,如果目標太低,就難以激發潛能。
三、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團組活動并發表重要講話
1.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楊禹表示,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頻繁談及“新質生產力”這一新詞匯,廣大黨員干部和企業家要科學理解、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避免走入一些誤區:無動于衷、一哄而上、盲目跟跑、先破后立、純技術流、零敲碎打、閉門造車、當作個筐、熱鬧一陣等。
2.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的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強調,人民政協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各方面人士要圍繞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楊禹指出,這些年總書記每年都會到政協參加聯組會,今年的聯組會上他緊緊扣著“今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這個重要時間節點,強調了人民政協及政協委員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征程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3.習近平總書記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的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在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新興領域戰略能力是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重要組成部分,關系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關系國家安全和軍事斗爭主動,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意義。要強化使命擔當,深化改革創新,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
楊禹認為,今天的人民軍隊建設,要處理好“富國”“強軍”“發展”“安全”“經濟”“國防”這幾個關系。今天的戰場對抗越來越不是單兵武器的對抗,越來越變成一種軍事體系的對抗。這種軍事體系對抗的本質是以國家整體實力作基礎的體系對抗。我們要有能力把國家綜合實力轉換成先進戰斗力體系的對抗力。
四、怎么看2024年全國兩會
楊禹將2024年全國兩會的特征系統概括為六個“更”,即更系統、更均衡、更前沿、更精細、更主動、更堅韌。他強調,今年的全國兩會進一步增加了幾個方面的含量:思想含量、民主含量、經濟含量、民生含量、科技含量、法治含量、改革含量和青春含量。
楊禹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宏大的任務,同時它又特別具體,具體到我們工作生活的點滴之間。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一定要體現問題導向。
課程的最后,楊禹深入分析了2024年全國兩會精神的深層邏輯,強調“風物長宜放眼量”,看目標不僅要看年度目標,還要看五年目標、看十幾年的目標。他指出,做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時,不僅今天要有沖刺的狀態,還要有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韌勁,才能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