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謝勝文在南非駐華大使館接受本刊專訪。(本刊記者 侯欣穎/攝)
謝勝文(斯雅博佳·斯威利),1958年生,1984年畢業于南非夸祖魯-納塔爾大學,1994年當選南非參議員,2008年任南非情報部部長,2014年擔任南非通信和數字技術部部長,2020年任駐華大使。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坐在《環球人物》記者對面的南非駐華大使謝勝文,興致勃勃聊起了《光輝歲月》這首歌。
“我知道《光輝歲月》在中國一直很流行。它講述了曼德拉總統被種族隔離政權囚禁后依然不放棄希望的故事。我有很多不同年齡的中國朋友,他們都告訴我,《光輝歲月》這首歌和背后的故事令他們倍受鼓舞,肅然起敬。”謝勝文說。
謝勝文年輕時就參加了反種族隔離斗爭。在他心目中,南非與中國的“光輝歲月”,既屬于并肩戰斗的過去,也照亮了共享繁榮的未來。
毛主席的名字家喻戶曉
在謝勝文眼中,中國和南非很久前就是“一個戰壕的戰友”。
“有一年,曼德拉總統前往美國紐約訪問。有個美國記者問曼德拉一個愚蠢的問題:為什么南非不‘踹開’中國,和美國合作?曼德拉的回答是:‘當我們與種族隔離政權斗爭時,中國與我們在同一個戰壕里戰斗。南非永遠不會背棄最信賴的朋友。’”身為“戰友”的謝勝文,對曼德拉的話感同身受。
1984年,剛在南非夸祖魯-納塔爾大學獲得醫學學位的謝勝文,加入了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以下簡稱非國大)的地下組織。他回憶,南非種族隔離政權嚴格管控和非國大有關的信息:“我上大學時,曼德拉早已入獄。我和同學們甚至不熟悉他長得什么樣,但我們都想象他是一位年輕的領導人。盡管條件艱苦,曼德拉的故事依然激勵我們參加反對種族隔離的斗爭。”
作為一名醫學專家,謝勝文認為種族主義是毫無科學依據的:“種族主義的目的是給予人一種虛假的優越感,沒有任何人生來就是壓迫其它人的。所以每當我們看到世界任何地方有種族主義行徑時,我們都會站出來反對,因為我們對這種壓迫和苦難感同身受。”
“今年,我們會慶祝南非重獲自由30周年。為了爭取這一自由,我們與殖民者斗爭了342年。”南非祖魯王國曾經依靠巧妙的戰術,多次擊敗擁有先進武器的英國殖民者。但面對殖民者的殘酷鎮壓,南非反殖斗爭一度陷入低潮,“這并不是因為殖民者比我們聰明,而是因為我們自身不夠團結。意識到這一點后,南非解放的先驅者們建立非國大和其它進步組織,以求結束殖民者的占領。”
為了完成解放南非的使命,曼德拉等非國大領導人開始學習其他國家解放斗爭的成功經驗。他們的目光敏銳地落到了中國身上。
1992年10月,曼德拉在訪華期間登上長城。
在與種族隔離政府的漫長斗爭中,曼德拉對中國革命的經驗非常推崇。曼德拉曾透露自己閱讀的第一本有關中國革命的書是埃德加·斯諾所著的《紅星照耀中國》,之后他又閱讀了更多有關中國革命的書籍,并說:“中國革命真是一部杰作。如果你了解到他們開展革命的方式,就會相信所有事情皆有可能。中國革命真是個奇跡。”
謝勝文說:“曼德拉對中國的解放斗爭非常感興趣。通過閱讀,他了解到中國革命者如何通過發動群眾,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打敗了敵人。當時,著名的反種族隔離斗士安德魯·姆蘭蓋尼曾與許多南非青年一起來到中國學習。”
姆蘭蓋尼是曼德拉的親密戰友。1962年,在中國學習的他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姆蘭蓋尼在回憶錄中寫道,毛主席沉著、迷人、謙遜、平易近人,但又不失威嚴,令人肅然起敬。
“就像曼德拉一樣,毛主席的名字在南非也家喻戶曉。一提到英雄二字,很多南非人都會想起他。今天的我們,也將繼續團結起來,高舉火炬,照亮通往人類共同繁榮的道路。”謝勝文說。
南非也有減貧示范村
2020年底,謝勝文抵達北京就任南非駐華大使,從此開始了一段他人生中的“奇妙旅程”。
為了更好地與中國人交流,謝勝文學習了中文:“我的姓‘斯威利’的意思是‘謝謝’,所以我中文名的也姓‘謝’。學習中文是一段困難又令人興奮的經歷。中文的語調非常豐富,學說中文時,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唱歌。通過學習中文,我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文化,例如茶文化和功夫文化。”
在謝勝文眼里,中國人有一種積極的“國際主義精神”:“即使面對和自己語言不通的人,中國人依然非常熱情友好,并愿意花時間去了解并接納他人,不論對方的種族、膚色和國籍。南非人也非常歡迎中國游客,因為中國人懂得尊重和欣賞南非的本土文化和美食。”
來華赴任以來,謝勝文造訪了中國許多城市和地區,仔細觀察了中國的發展模式。他說自己喜歡和中國的年輕人交流:“中國的年輕人非常自信,對未來充滿希望。當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如此自信的時候,他們就能釋放出更多的能量,推動國家向前發展。”
中國的減貧政策讓謝勝文印象深刻。他認為,中國發展的獨特性源于中國對歷史傳統的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以人為本,今天的中國有14億人口,如何能讓這14億人和諧地生活在一起?答案是從消除極端貧困入手。對于人來講,衣食無著是最為痛苦的。只有脫離貧困,人才能獲得尊嚴。”
謝勝文表示,中國在減貧方面采取了許多深謀遠慮的行動,將國家最優質的資源投入到減貧工作中。中國減貧理念中最有價值的經驗之一是:GDP的增長并不是衡量發展質量的唯一標準,更重要的事情是讓人們的生活質量更高,幸福感更強,發展更可持續。南非目前也在與中方合作,在西北部的農業省份建立減貧示范村,將中國的減貧經驗運用到南非發展之中。
近年來,中國已經與包括南非在內的多個非洲國家合作,啟動建設13個中非農業發展和減貧示范村。中國企業除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外,也將雜交水稻和現代化的農業物流介紹給非洲民眾。這些合作項目改善了民眾的生活,也讓中國企業與當地社區的友誼更加牢固。
2023年,南非成為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試點恢復出境跟團游的20個國家之一,謝勝文熱情地邀請中國游客前往南非旅游:“如果你想在南非深度游的話,我建議至少準備一周時間。你可以從首都約翰內斯堡開始,體驗南非充滿活力的城市文化和美酒。然后沿著美麗的‘花園路線’一路來到海灣城市開普敦,品味那里的鮮花和牡蠣。你也可以前往克魯格國家公園,體驗著名的‘世界之窗’天空步道。南非是一個美麗而充滿多元化的國家,你總能在這里發現新的驚喜。”
中國在“共享發展”上說話算話
2023年8月24日,各國領導人在約翰內斯堡桑頓會議中心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
在2023年8月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上,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宣布了金磚國家擴員的消息。2024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聯酋、伊朗、埃塞俄比亞五國成為金磚國家的正式成員。此消息一出,立刻有西方媒體稱,金磚國家要成為新的“G7”,與西方國家展開競爭。
對于西方媒體的這種說法,謝勝文笑著表示:“我知道有些人對金磚國家總是一知半解。他們不明白金磚國家并不是一個排他性的‘陣營’。金磚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和政策,但我們都對國家的發展有著共同的期待。所以金磚國家的核心是一個以發展為目標的伙伴關系。”
謝勝文說:“西方國家掌握的國際機構,并不會優先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他們更傾向于保護發達國家的利益,并給發展中國家設立更多的條件。金磚國家則不然。我們設立的‘新開發銀行’已經在重要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了很多成果。許多非洲國家因此非常積極地參加了2023年的金磚峰會。我也希望金磚國家能在非洲的發展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自從2011年加入金磚國家以來,南非與中國的貿易額出現了迅猛增長,這有效促進了南非的經濟發展,提高了南非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積極推動金磚國家的擴員,因為我們知道金磚國家能夠為世界帶來新的發展。”
謝勝文說:“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的,而不是傲慢的。近年來,中國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這些倡議都體現出中國在‘共享發展’上說話算話。中國在合作中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與當地情況,從不做強加于人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發展能為世界帶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