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2024年中國經濟首季報出爐:初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GDP)2962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
從一季度經濟數據如何看全年中國經濟走勢?2024年4月24號,中國發展改革報社副社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特約評論員楊禹蒞臨“人民學習”演播室,為廣大黨員干部、企業家帶來了《中國經濟今年良好開局的“形、因、勢”》精彩課程。
一、2024年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
1.一季度GDP增長5.3%
一季度,我國GDP為2962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增速較上個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同比增長3.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第二產業同比增長6.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6%。第三產業同比增長5.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7%。
楊禹指出,“形”是當下,是眼前的局面,“勢”是結合歷史的縱深起伏來看未來的走勢。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總的形態是“穩”:跨年持續回升,今年起步平穩,質量穩中有進。
2.消費投資繼續恢復,凈出口逐步回升
消費需求持續擴大。隨著各項促消費政策措施落實落地,消費潛力加速釋放,商品消費穩步恢復,服務消費較快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進一步夯實。
投資需求平穩增長。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帶動擴大有效投資,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投資結構不斷優化,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凈出口有所回升。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質升量穩,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由負轉正。
楊禹表示,一季度的消費需求讓人感到了一絲暖意。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73.7%,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已經占據大頭。
3.新經濟活力持續釋放,新質生產力持續培育
重點領域投資增長較快,產業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8%和12.7%,分別高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3和8.2個百分點。
新動能不斷發展壯大,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一季度,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和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6%和7.5%,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5和1.4個百分點。
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新型服務業活力不斷釋放。1—2月,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3.8%和14.0%,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8和2.0個百分點。
楊禹認為,這些高技術、新動能、消費新模式、新型服務業等方面的數據都體現了半年來大家熱議的一個關鍵詞:新質生產力。提及新質生產力,他表示,既要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發展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創新這五個方面的創新,又要避免無動于衷、一哄而上、丟棄傳統、先破后立、零敲碎打、單手忙活、唯技術論、閉門造車、當作個筐、熱鬧一陣這十大誤區。
二、摒棄某些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
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集體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時指出,中國的發展歷經各種困難挑戰才走到今天,過去沒有因為“中國崩潰論”而崩潰,現在也不會因為“中國見頂論”而見頂。
楊禹指出,某些國際勢力這些年不斷唱衰中國經濟,炮制“中國崩潰論”“中國通縮論”“中國見頂論”“中國產能過剩論”“中國改革停滯倒退論”“中國消費動能消失論”等論調,這些都是不值一駁的無稽之談。我們今天遇到更多的困難挑戰,在深水區攻堅,但這絕不是崩潰、見頂、停滯、倒退。中國經濟從來不是在溫室當中長大的,而是在困難挑戰當中堅定前行的。
課程最后,楊禹在從一季度中國經濟“形、因、勢”看全年走勢時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的良好開局為完成全年目標爭取了主動,但我們“奮力一跳”攢的勁仍不能有絲毫放松。全年的發展,不僅要看身邊、看眼前,更要看全局、看長遠,要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的信念擔當,堅定信心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