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行深入貫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明確“扎根上海、精耕細作,立足長三角、做深做透”的區域定位,打造長三角金融服務“包郵區”,賦能長三角地區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民生。
支持重大項目,擴容“大都市圈”
中新嘉善產業園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后第一個區域重大合作項目,從老城區蝶變為產業園的過程,也得益于上海銀行金融服務“包郵區”的速度。
前期涉及到城市更新,大量農戶和企業征遷,再疊加產業園的運營目標是比肩張江、臨港,這對產業服務、園區配套的提出更高要求,中新嘉善產業園面臨著資金壓力的問題。
上海銀行第一時間獲悉后,立即成立總行牽頭的專項工作組,組織位于上海、江蘇、浙江三地的市南、蘇州、杭州3家分行聯動,授信審批、現場調研、前期盡調等環節三地合力同步進行。通過高效聯動,不到一個月便全部完成項目盡調、審批等流程,提供15年期的超長期貸款,并在24小時內即成功發放首筆資金,彰顯了上海銀行金融服務“包郵區”的速度。
長三角一體化首先體現在三地一市握指成拳,以各自優勢形成合力,推動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大平臺落地。
上海銀行依托長三角區域的機構布局優勢,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12345”行動方案。在管理體制上,總行層面設立長三角一體化業務推進委員會,統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金融服務;經營布局上,通過機構管理貫通、金融資源融通、產業服務聯通和品牌建設暢達“三通一達”,以“一體化”推動“高質量”,打造“長三角金融服務包郵區”特色服務品牌。
近年來,上海銀行“包郵區”金融服務在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已全面開花,東方樞紐、臨平大運河、蕭山國際機場、杭甬高速等重大項目中,都有上海銀行的身影。
助力產業迭代,擴容“創新圈”
作為張家港市“專精特新”科技企業,江蘇某軌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從一個車軸到一節車廂,再到軌道裝備領域一條龍,用10余年的時間走出了一條“中國智造”之路。
作為一直陪伴成長的合作銀行,上海銀行貼合企業全生命周期,為其量身定制多元化綜合金融服務,助力企業先后打破多項生產“瓶頸”,實現產業躍升。
放眼中國經濟版圖,長三角地區以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是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圍繞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上海銀行因地制宜,將金融活水源源不斷送到長三角實體經濟、創新企業企盼之處。截至2024年9月末,上海銀行長三角地區貸款占比超77%。
科創金融方面,為適配科技型企業發展需求,上海銀行“量體裁衣”,打造組織體系“?!?、產品體系“精”、評價體系“特”、生態服務“新”的科技金融服務,培育長三角地區新質生產力。截至2024年9月末,上海銀行長三角地區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超1100億元。
普惠金融方面,上海銀行依托小微企業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務平臺“上行惠相伴”,結合長三角區域經濟特征,做好服務下沉和協同。與上海市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開設“銀擔聯合創新實驗室”,創設屬地化特色產品,先后落地多項首單業務;在杭州地區試點浙江省擔、杭州市融擔、紹興市融擔“批量擔?!睒I務模式落地;蘇州地區推進婁城小微貸、市融資擔保等批量擔保業務;推動南京地區信科e貸業務合作,凝聚長三角協同發展的合力。
服務養老“候鳥”,擴容“美好生活圈”
近年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海銀行“美好生活工作室”也走出上海,落地到杭州、南京、寧波等地,劃出長三角美好生活圈。而這也是上海銀行緊扣一體化,把優勢業務從上海復制推廣到長三角區域的縮影之一。
作為全國首批參與養老金發放的商業銀行,上海銀行深耕養老金融,代發總量居上海地區首位,積累了以養老金業務為特色的服務優勢,逐步打造了適老金融產品體系,不斷完善、用心打磨的金融+非金融服務體系也深受客戶喜愛。
依托特色優勢,上海銀行主動在長三角地區復制推廣。通過大字版手機銀行、敬老熱線、敬老服務專區等建設,為長三角地區用戶提供有質量、有溫度的養老金融服務。在此基礎上,針對長三角區域異地養老“候鳥”群體日益增多的現象,上海銀行聯動長三角區域更多商戶,圍繞老年群體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求,提供十全十美系列權益服務;積極推進“上銀e療”智慧服務體系在長三角地區的落地,完成紹興袍江醫院智慧醫療服務項目落地,陪伴異地養老人群高品質生活,滿足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