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絲綢之路開辟了東西方交流先河,馬可·波羅打開了西方世界認知中國的窗口。”
今年是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也是揚州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中意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馬可·波羅是中意友好交往史上的標志性人物,為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馬可·波羅與揚州有著非常“特殊”的聯系,因此,在揚州,建有全世界唯一的一座馬可·波羅紀念館。記者就帶您走進這座近期完成改造升級的“世界唯一”的紀念館,看看你所不知道的馬可·波羅。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在揚州,有一座全世界唯一的紀念館,這座紀念館的名字就叫馬可·波羅紀念館。700多年前,馬可·波羅開啟了揚州與意大利友好往來的歷史篇章。2023年5月,在揚州市委市政府、意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揚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城控集團的支持關心下,紀念館完成全面提檔升級。提檔升級后的展覽受到海內外觀眾好評,生動講述了馬可·波羅游歷中國、在揚州為官的傳奇經歷與所見所聞,成為揚州對外交往的一扇重要窗口。讓我們走進這座世界唯一的馬可·波羅紀念館,看看你所不知道的馬可·波羅和館內揭秘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全世界的“唯一”這座紀念館紀念13世紀的旅行家
馬可·波羅紀念館位于泰州路102號,坐落于美麗的古運河畔,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東關街街東首,東關古渡旁,南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揚州城東門遺址。
馬可·波羅紀念館,于2010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同意、國家文物局批準興建,2011年4月18日免費向社會開放,2012年6月歸由揚州博物館管理。
馬可波羅(1254—1324),意大利人,著名的國際旅行家。1275年來華,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禮遇和重用,先后代表元政府出使過波斯、印度、安南等地,并曾在揚州生活三年(1282—1284)。
馬可·波羅是13世紀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是700多年前唯一走過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京杭大運河的外國人,也是叩開中西方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大門的第一人。馬可·波羅在中國17年,揚州是他唯一曾擔任地方官員——揚州路總管府總管的地方。
不遠萬里來中國馬可·波羅來中國的背后故事
馬可·波羅是意大利人,他為何要來中國?背后有何故事?
從馬可·波羅紀念館記者了解到,馬可·波羅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格羅和叔叔瑪菲奧都是威尼斯商人。1265年,馬可·波羅的父親尼格羅與叔叔瑪菲奧到蒙古帝國欽察汗國經商,在回國途中,偶遇派往元朝的使臣,便隨使臣到達蒙古都城,覲見了忽必烈大汗。忽必烈委托波羅兄弟遞信給教皇。1269年,尼格羅與瑪菲奧回到威尼斯。
父親和叔叔回家后,馬可·波羅天天纏著他們講東方旅行的故事,這些故事引起了馬可·波羅的濃厚興趣,使他下定決心要跟父親和叔叔到中國去。
1271年,17歲的馬可·波羅隨父親和叔叔,帶著羅馬教廷給忽必烈的復信,以及耶路撒冷圣墓里的長明燈燈油和兩名基督教徒,踏上了東行之路。他們離開威尼斯,經阿克拉堡、亞美尼亞、波斯、阿富汗、帕米爾、土耳其等地,歷時四年,于1275年抵達元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拜見了元世祖忽必烈,呈上了教皇的親筆信。忽必烈十分賞識馬可·波羅,把他帶回了元大都(今北京市)。
馬可·波羅聰明好學,很快熟悉了蒙古語和朝廷禮儀,備受忽必烈的賞識和器重。除在京城應差外,他還幾次受命巡游各地。1277年—1280年,馬可·波羅巡游云南,他從大都出發,經河北到山西,由山西過黃河進入關中,然后翻越秦嶺到達成都,再由成都西行,渡金沙江抵達云南昆明。昆明的景致令其大為驚嘆,他在《游記》中寫道:“昆明,系一壯麗的大城!”馬可·波羅第二次巡游是下江南,他從大都沿運河南下,途經淮安、揚州、南京,抵達杭州,再由杭州向南,翻山越嶺、穿峽涉谷,到達福州、泉州。在1275年—1292年期間,馬可·波羅在中國游歷十七年,足跡遍布中國的名山大川、風景名勝,到過北京、西安、杭州、揚州等五十七座城市,考察了各地的地理、物產、商貿、宗教、風俗以及瑣聞軼事。
1292年夏,馬可·波羅利用護送蒙古公主遠嫁到波斯的機會,與父親和叔叔從泉州出發,歷時三年,于1295年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威尼斯。
1298年9月7日,威尼斯和熱那亞兩國間爆發了激烈海戰,馬可·波羅將自己的商船改造成軍艦,參加了戰斗,戰敗后被俘入獄。他向同獄的作家魯斯蒂謙講述了在東方的游歷經過,魯斯蒂謙將故事記錄下來,成書《馬可·波羅游記》(又稱《馬可·波羅行紀》《東方見聞錄》)。
在揚州為官三年《游記》記錄了揚州哪些地方?
據書中記載,馬可·波羅1282年—1284年在揚州為官三年。那么,《游記》里記錄了揚州哪些地方?
馬可·波羅是從泰州騎馬進揚州城的,從當時的東門進入揚州。元代揚州是江淮行省的治所,為江淮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地位舉足輕重。《游記》中還對揚州及其所轄城鎮的政治經濟、風土人情作了詳實的記載。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在揚州設置江淮行省,統轄兩淮、兩浙地方(今江蘇、安徽、浙江、上海及江西的一部分)。行省之下設立淮東道宣慰司,分管揚州、淮安兩路及高郵府軍民事物。宣慰司下設揚州路總管府,領有真、滁、通、泰、崇明五州。至元二十年(1283)定萬戶以上者為上路,揚州路轄區大、人口多,在全國的上路中排第四位,有二十四萬九千多戶,一百四十七萬多人。《馬可·波羅游記》里描述為:“城甚廣大,所屬二十七城,皆良城也。此揚州城頗強盛,大汗十二男爵之一人駐此城中,蓋此城曾被選為十二行省治所之一也。”
元代揚州為軍需用品生產中心,周邊駐守軍隊眾多。《馬可·波羅游記》里描寫為:“制造騎尉戰士之武裝甚多,蓋在此城及其附近屬地之中駐有君主之戍兵甚眾也。”
馬可·波羅對寶應、高郵、瓜洲、儀征及泰州等地也有記述:
“離寶應城東南騎行又一日,抵高郵城,城甚大。凡生活必需之物悉皆豐饒。產魚過度,野味中之鳥獸亦夥……”
“從高郵城發足,向東南騎行一日,沿途再在皆見有村莊、農舍,與夫墾治之田畝,然后抵泰州,城不甚大,然百物皆豐……應知其他左延向東方日出處,距海洋有三日程。自海至于此城,制鹽甚多,蓋其地有最良之鹽池也……”
“瓜洲是東南向之一小城,位置在前所言大江之上。此城屯聚有谷稻甚多,預備運往汗八里城以作大汗朝廷之用,蓋朝中必需之谷,乃自此地用船由川湖運輸,不由海道。大汗曾將內河及湖沼連接,自此城達于汗八里,凡川與川間,湖與湖間,皆掘有大溝,其水寬而且深,如同大河,以為連接之用。由是滿載之大船,可從此瓜洲城航行至于汗八里大城。此外尚有一陸道,即將掘溝之土積于兩岸,聚而成堤,人行其上……”
“尚有一城,名稱真州。城甚大,出鹽可供全州之食,大汗收入之巨,其數不可思議,非親見者未能信也。”
馬可·波羅給世界、給揚州帶來什么?
馬可·波羅一生中的黃金時光留在中國,豐富了中西方文化交流。《馬可·波羅游記》對東方世界神話般的描述,向中世紀的歐洲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文化視野,曾激起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強烈好奇和神往,從而開啟了東西方之間直接交流的新時代,對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馬可·波羅的游記不是一部單純的游記,而是啟蒙式作品,對于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疑是振聾發聵,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于它導致了歐洲人文科學的廣泛復興。”研究馬可·波羅的學者莫里斯·科利思說。
馬可·波羅也為揚州與世界知名城市的友好交往架設了橋梁。馬可·波羅曾在揚州生活3年,由此締結了揚州與威尼斯友好交往的紐帶。
在馬可·波羅紀念館旁,有一個銅獅雕塑,銅獅是依據馬可波羅故鄉意大利威尼斯廣場的銅獅復制,1987年10月由威尼托區贈送給揚州。獅身長2.6米,高1.2米,重500公斤,造型生動,神采飛揚,有騰空欲飛之勢,象征著力量與和平。早在上世紀90年代,揚州就與意大利里米尼市締結友好城市,與威尼斯市、錫耶納市建立了友好交往關系,還與世界美食之都帕爾馬市密切接觸。2021年,意大利三座城市羅馬、里米尼和博洛尼亞·伊莫萊斯新區都參加了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揚州還與意大利的眾多城市開展了一系列友好交流活動,進一步加深了揚州與意大利友好城市的感情和交往。
馬可·波羅的東方之旅已經過去700多年,世界已發生巨大的變化。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推進,地球村的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當年馬可·波羅的歷史意義,越來越感悟到國與國、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加強交流、和諧共處的重要性。馬可·波羅的傳奇故事及其博大胸懷,將永遠激勵后人為人類的平等交往、和平發展、共同進步而不懈努力。
[延伸閱讀]
馬可·波羅眼中有哪些“新鮮事”?
馬可·波羅在中國十七年,足跡遍布中國的名山大川、風景名勝,在當時,有哪些中國的事物讓他眼前一亮?
“紙張竟是金銀”:中國是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唐代出現飛錢,宋、元普遍使用交子、交鈔。馬可·波羅驚奇地發現,元帝國使用一種精心加工的紙片作為貨幣,稱為“鈔”,這種紙張具有和金銀一樣的價值。《游記》中提到的交鈔面額由一貫至十貫不等,發放時臨時填寫。后改為印發,有五貫、十貫兩種,不久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
“黑色石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國家,在距今7200多年的遼寧新樂古文化遺址中,就發現有煤制工藝品。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首次使用“煤”這一名稱。在歐洲,盡管希臘和古羅馬也有用煤的記載,但并未廣泛使用,所以當馬可·波羅看到元大都的居民使用煤炭時,感到十分稀奇。
“用黃金裝飾牙齒”:《游記》中提到的金齒州,在今云南省境內,是傣族聚居區。當時云南黃金產量豐富,金價較低,當地人有用黃金裝飾牙齒的風俗。
“石棉生產”:馬可·波羅還記錄了沿途看到的石棉生產。石棉很早就用于織布,中國周代已能用石棉纖維制作織物,因玷污后經火燒即潔白如新,故有“火浣布”之稱。馬可·波羅在《游記》中對此作了介紹。書中寫道,一種“礦物物質”被韃靼人用來制作防火服。
“馬可·波羅羊”:馬可·波羅曾記述沿途見到的一種羊,這種羊就以馬可·波羅的名字命名,稱為“馬可·波羅羊”,它們生活在帕米爾高原,有一雙巨大的彎角,據說最大可長達1.8米以上。
馬可·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