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雜志鄭重推出“新質生產力引領者”為2024年度人物。
2024年3月,“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列為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
這一年,來自不同領域的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和優秀青年創新人才們一同向“新”發力。在他們的實踐引領下,2024年的神州大地上,處處可見向新求質的矯健“身姿”:工廠企業從“制造”邁向“智造”,關鍵核心科技“從0到1”,應用場景從單一到多元……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的大幕已經壯麗拉開。
他們,引領傳統產業“舊貌換新顏”。
在山西太鋼智慧化集中控制中心,27個屏幕實時顯示車間內能源消耗和安全生產情況,太鋼精密帶鋼公司首席箔材工藝工程師廖席下足“繡花功夫”,在首創世界0.015毫米“手撕鋼”的基礎上,帶領團隊繼續攻堅0.01毫米厚度的“手撕鋼”。
在山東膠州灣畔,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別專家張連鋼和他的創新團隊研發掌握了一系列自動化碼頭建設的關鍵技術,強大的信息系統可以控制船舶靠港后的信息傳輸,貨物的裝卸、運輸、堆放、配載全部實現自動化作業。12月,山東港口青島港再次刷新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世界紀錄。
…………
他們,引領新興產業“浩蕩風帆勁”。
在海南文昌,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首次發射任務。見證這一幕,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郭強難抑激動:“商業航天發射場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完成了星箭制造、商業發射場測試發射以及衛星數據應用服務的商業航天全產業鏈閉環。”
在四川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興棟麾下的年輕人挑起了大梁,主攻組織誘導性心血管材料及器械研究。9月,四川大學參與研發的可降解房間隔缺損封堵器在全球最先獲批上市,并完成了首批臨床應用,為中國乃至全球房間隔缺損患者帶來了全新的治療方案。曙光已至時,團隊成員向《環球人物》記者回憶起拼搏的日子:“張老師一直教導我們,創新的研究必須敢于挑戰傳統。”
…………
他們,引領未來產業“春潮處處生”。
在北京亦莊,169家企業攜600余件創新產品亮相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27臺人形機器人現場同臺競技,上演“機器人總動員”,數量、水準創歷屆之最。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機器人控制實驗室主任、無人系統中心類腦機器人交叉中心主任趙明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堅守二十載,他對《環球人物》記者說:“今年,是人形機器人被看見的一年。”
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洪波團隊與北京宣武醫院科研團隊在1月31日共同宣布,全球首次無線微創植入腦機接口臨床試驗取得成功。就在此前一天,美國企業家馬斯克宣布他旗下的公司剛剛進行了腦機接口設備人體移植。他不知道的是,千里之外的中國,癱瘓十余年的患者老楊已經成功接受無線微創植入腦機接口手術并迎來“重生”,能夠用右手抓握住一杯水。
…………
正是許許多多新質生產力引領者,讓2024年的中國如此不同,不僅充實了“新”力量、充滿了“新”發展,而且充盈著“新”希望。他們連接著今天與明天、現在與未來、蓄勢與飛躍。他們是當之無愧的2024年度人物。
新質生產力引領者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