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是我國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各行各業的發展極不平凡,成績令人鼓舞。這一年國際社會依然風云變幻,機遇與挑戰并存。在“以人物記錄時代”的環球人物全媒體平臺上,這些都得到了充分記載和展現。
2024年,有太多值得記憶的人和事。為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12月20日,“凝心·聚力2025”環球人物年度盛典在京隆重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崔士鑫出席。
崔士鑫在致辭中表示,本屆盛典主題是凝心聚力,這既是對2024年的總結,也是對2025年的期待。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倍難。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各類風險矛盾交織,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任重而道遠。越是在形勢復雜、任務艱巨的時刻,我們越需要在改革中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力量攻堅克難。
崔士鑫說,環球人物每年的年度人物都備受關注,從香港警察到中國醫生,從航天英雄到人工智能,這本雜志通過一張張面孔,一個個故事,總結每一年的高光時刻,留存每一位奮斗者的感人瞬間。相信通過這一場盛典,我們將看到不同維度、不同角度,更有深度的中國故事、世界故事、時代故事。
在主旨演講環節,7位嘉賓先后登臺,分享自己在2024年的感悟與思考。他們是: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丘成桐,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帕特里克·奈斯,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遙感委員會主席顧行發,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歐亞科學院院士楊其長,迪拜中阿衛視首席記者方浩明,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姜鐵紅,中國游泳運動員、奧運冠軍孫楊。
第一位登臺的嘉賓是數學家丘成桐。他說,2024年是人工智能和新質生產力大發展的一年,而這背后離不開數學。作為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在培養數學人才方面開辟了一塊“特區”。
他在演講中表示,新質生產力的“新”,核心在于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而基礎科學是科學創新的源頭。
他更關注當前對學生的教育問題:“關注最頂尖、天賦型學生的教育問題,讓他們盡快成長起來,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新質生產力引領者的重要內容,更是實現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
第二位登臺的是帕特里克·奈斯。作為比利時前駐華大使,他從生態視角暢談了中國的高質量發展。
他列舉了中國近年來采取的一系列舉措,包括改善空氣質量、擴展可再生能源、建設生態保護區、發展綠色金融等。
他說:“當前,全球面臨經濟增長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挑戰,而中國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路徑,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示。”
第三位演講嘉賓是顧行發。他飽含深情地講述了自己的“航天遙感夢”。
從童年時代的“飛天夢”,到留學法國期間刻苦學習的“追夢之旅”,再到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國“將夢想變成現實”,顧行發見證了我國航天遙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巨大變遷。
“兩周前,我作為中法航天合作聯席會議代表,在闊別法國20年后重返法國空間中心……在會議中,中國國家航天局的代表介紹,過去的一年,中國實施了69次火箭發射,發射了200余顆衛星,空間站、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測都取得重要進展。那一刻,我心中充滿無限的自豪!一個中國人的自豪!一個航天追夢人的自豪!”
接下來登臺的是楊其長。他一直致力于發展“植物工廠”,研究如何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更好。從農業科研工作者的角度,他分享了自己的農業創新之路。
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如何用有限的耕地來保障糧食安全?楊其長的回答是:科技創新。他回顧了我國在拓展耕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創新之路上進行的不懈探索,比如給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之舉,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巨大工程。
“我國擁有豐富的戈壁沙漠資源,其中新疆就有10.6億畝戈壁沙漠和1.8億畝鹽堿地,可用于設施農業的非耕地規模為3.9億畝,拓展耕地空間巨大……我將和我的團隊一道更加努力地在顛覆性技術創新上繼續發力,為拓展更多的耕地空間、大幅提升食物產能做出更大的貢獻。”
伊拉克籍媒體人方浩明,因為在2024年外國駐華記者新年招待會上跳了一段“科目三”而走紅網絡。演講中,他分享了自己在中國的收獲與感悟。
因為出生不久就經歷了戰爭,方浩明兒時最大的夢想是能過上和平的生活。2011年,他隨家人來到中國。在13年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他認識了很多朋友并見證了中國的快速發展。
“當我看到中國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我做出了決定,就是我必須讓阿拉伯乃至更多的國家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故事,了解中國歷史,因為當外國人真正了解什么是中國故事和歷史,他們才能明白中國是一個合作共贏的國家。”
因為跳舞在2024年“火出圈”的,還有舞蹈家姜鐵紅。在演講中,他分享了蒙古族舞蹈《奔騰》之美,以及它背后彰顯的時代精神。
作為領舞演員,姜鐵紅已經跳了35年《奔騰》。在他看來,這個作品不僅傳承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精髓和美學精神,更展現了改革開放時期意氣風發、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
“《奔騰》的創作和表演,由來自不同民族的藝術家共同完成,這不僅是藝術上的民族特色與時代精神的融合,更在深層次上強化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種合作與交流,展現了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團結與和諧,體現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精神。”演講完,姜鐵紅還應現場觀眾呼聲,激情表演了一段《奔騰》。
最后一位演講的是孫楊。他分享了自己為夢想拼搏的故事。提到游泳之路,孫楊幾度哽咽,現場觀眾不斷喊出“孫楊加油”。
從7歲踏入泳池,孫楊便開始逐夢。進入國家隊后,他一次次刷新著世界紀錄。2024年,他的復出更是踏上了一場全新的征程。
“展望 2025 年,我心中充滿了期待與決心。失敗曾讓很多強者黯然離場,從零開始也讓很多天才怯弱退縮。但我堅信,真正的強者永遠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
嘉賓們的演講結束后,活動進入揭曉“年度人物”的環節。幾年來,這都是環球人物年度盛典上的“高光時刻”。
《環球人物》雜志社總編輯呂鴻揭曉了2024年度人物——新質生產力引領者,并宣讀“致敬詞”:“2024年,新質生產力是名副其實的熱詞‘頂流’。許多來自不同領域的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和無數優秀青年創新人才們,投身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浪潮中……這許許多多新質生產力的引領者,連接著今天與明天、現在與未來、蓄勢與飛躍。他們是當之無愧的2024年度人物。我們致敬新質生產力引領者!致敬不平凡的2024年!致敬中國人民永遠開拓、永遠創新的偉大精神!致敬即將到來的嶄新的明天!”
財經作家崔傳剛、浙江潔麗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展承、北京無限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馬赫、中國外文局外籍專家劉正曦、環球人物品牌與運營部副主任孫夏力以及陽光保險集團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杜新凱、太平保險云南分公司區域總經理過菊香、因朔桔(上海)智能有限公司創始人黃雪英、深圳科源理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魏天泉等中外嘉賓還分別圍繞“雙向奔赴,共同成就——新時代的中國改革開放”“新質生產力賦能保險產業高質量發展”等話題展開了討論。此外,活動期間還舉辦了由中國攝影師雷聲、逄小威、王劍波和希臘攝影師喬治·杜帕斯等拍攝的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展。本次活動得到了未來智能、貴州貴茶、古德雷根等公司的特別支持。
出席當天活動的還有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機器人控制實驗室主任趙明國,人民日報社國際部主任馬小寧、對外交流合作部主任柳琛子、辦公廳副主任吳楠、新聞協調部副主任姜赟、經濟社會部副主任杜海濤、理論部副主任張怡恬、企業監管部副主任王仁慶、機關黨委副書記盧廣等。
現場參會的外方嘉賓還有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美國《中國政治學刊》助理編輯約瑟夫·格雷戈里·馬奧尼、云南大理喜林苑民宿創始人布萊恩·林登等。
環球人物年度盛典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