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美國“TikTok禁令”影響,大量原TikTok用戶涌入中國社交平臺“小紅書”。在翻譯軟件的加持下,中美兩國網友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跨文化交流,拉近了雙方距離。
在60多年前的冷戰期間,蘇聯與美國也曾試圖通過民間“軟外交”來緩和矛盾、減少隔閡,還特意在對方國內舉辦規模盛大的展會。但由于意識形態實在分歧太大,展廳成了兩國領導人——尼克松與赫魯曉夫的“口舌戰場”,他們的那場公開“對峙”則被人們稱為“廚房辯論”。
交流之外,美蘇各有盤算
1958年,美蘇達成文化交流協定,雙方同意對方在自己國家舉辦展覽,展示各自的產品及成就。1959年6月,“蘇聯國家展”在美國紐約體育館開幕。蘇聯斥巨資在館內幾乎打造出一個“小莫斯科”,除了展示蘇聯的藝術、飲食等,還凸顯了該國當時的工業及科技成果,特別是航空航天方面。截至1959年8月閉館,約有100萬人進行參觀,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也來看了這場展會。
在紐約的“蘇聯國家展”開館后一個月,1959年7月,“美國國家展”在莫斯科的索科利尼基公園亮相。相對于蘇聯展覽的“硬核工業風”,美國展更像一場大型進出口貿易展,偏重展示該國居民的日常生活,展品包括家用電器、時尚單品、體育用品、兒童玩具,還有汽車,甚至樣板間。美方特意打造了一個科技感十足的參觀環境,并展出不少前沿科技,如雙手可以活動的遙控機器人、彩色電視等。
對于這項“交流活動”,美蘇雙方各有盤算——擴大自己的外交影響力,窺探對方掌握的先進科技,以及“證明自己的制度更為優越”。有媒體報道稱,美國在莫斯科展覽期間一共派出數十位接待員,這些人員不僅精通俄語,他們當中還有不少專門受過情報收集訓練。
出于對“文化交流”的重視,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松親自前往莫斯科,為美國的國家展揭幕,還在展會期間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會晤。這場展會不涉政治,但兩國領導人都心照不宣,明白展廳即“戰場”,都暗暗憋著一股勁,誰也不想在言語上吃虧。二人最為激烈的“交鋒”發生在展廳一處廚房樣板間,該場面也由此得名“廚房辯論”。
“好萊塢劇作家夢寐以求的一幕”
觀展期間,尼克松向赫魯曉夫介紹美國取得的一系列技術成果,但后者卻對美國引以為傲的展品不以為然,甚至表示很多美國制造的商品“中看不中用”。赫魯曉夫還揶揄尼克松:“你們美國是不是有一個把食物塞進嘴里,再強迫人吞下的機器?”赫魯曉夫還表示,“美國獨立了150年,卻也不過如此,蘇聯再有7年的時間就能趕上,之后超過美國。”
在展廳的廚房樣板間,二人的論戰進入白熱化。尼克松先是介紹一套先進的廚房組件,試圖通過美國民眾的舒適生活來凸顯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尼克松表示,這樣的家庭用具在美國只是“平均水平”,房子的總價也不過1.4萬美元左右,普通勞動者都能負擔得起。
赫魯曉夫則反唇相譏,稱在蘇聯“一出生就有房住”,而在美國“沒錢只能睡馬路”。兩個人越聊火藥味越重,后來尼克松顯然有些惱火,說道:“在我們的參議院,把你這種人稱為‘阻撓議事者’,你總是說個不停,根本不給任何人插嘴的機會。”據傳雙方還“問候”了對方孫輩,赫魯曉夫說“希望你孫子能生活在共產主義時代”,尼克松說“希望你孫子能生活在自由時代”。
好在雙方現場沒有直接鬧掰,“舌戰”過后重回主題,分別表示愿意“和平相處”與“相互學習”。《紐約時報》報道稱,兩位領導人的這場“對峙”簡直是“好萊塢劇作家夢寐以求的一幕”。
除了那個廚房樣板間,尼克松與赫魯曉夫的“舌戰”還發生在很多地方。早在觀展前,赫魯曉夫在克里姆林宮見到尼克松時就沒什么好氣,他說,“歡迎來到俘虜的家園”——當時西方世界將蘇聯的東歐盟友稱作“俘虜國家”。
百事可樂收獲名聲
美國幾家媒體巨頭在1959年7月25日,即“廚房辯論”的第二天,在美國公開播報了這場論戰,為此美蘇之間也不太愉快。因為兩位領導人會晤期間同意將整個交談過程翻譯成英文與俄文,在兩國同步播出,而美國媒體卻搶先一步。蘇聯方面直到當月27日才播出,且刪減了尼克松說的話。
相比今日中美網友在小紅書上的愉快互動,60多年前的這場美蘇跨文化交流并沒有起到“促進共識”的目的,社會反響褒貶不一。《紐約時報》批評稱,這場活動是一場“政治噱頭”,非但沒解決什么實質性問題,反而“凸顯了東西方之間的鴻溝”。有媒體透露,展會現場的留言簿上寫滿了參觀者的“惡評”,美國人諷刺蘇聯人的音樂“鳥都不愛聽”,蘇聯人則諷刺美國人的抽象藝術應該放在農場,用來“嚇跑烏鴉”。
雖然兩國領導人之間的交談不算愉快,但一些參展商家把握住了時機,成功開拓國外市場。據英國天空新聞網記載,在莫斯科參展期間,時任百事可樂國際運營主管肯德爾找到尼克松,希望讓赫魯曉夫喝下自家飲料。觀展當天,尼克松將赫魯曉夫引到百事可樂的展臺,肯德爾遞上兩杯百事可樂飲品,稱其中一杯為美國制造,另一杯則是在莫斯科用碳酸飲料機調制的,想讓赫魯曉夫嘗一下哪杯口味更佳。赫魯曉夫自然會夸贊“蘇聯百事”,面對一眾媒體喝下了飲料,百事可樂在蘇聯名聲大噪。
尼克松,赫魯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