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1月6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發表講話宣布,他將在執政黨自由黨選出新領袖后辭去總理職務。
賈斯廷·特魯多,1971年出生于加拿大渥太華,2015年任加拿大總理。2025年1月6日辭去加拿大自由黨領袖職務,并宣布將在黨內新領袖產生后辭去總理一職。
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去年12月25日吹滅53歲生日蛋糕蠟燭時,一定許了一個愿,希望2025年順風順水,執政黨自由黨在大選中獲勝,自己再干4年。
加拿大冬季的暴風雪常令人猝不及防。剛一開年,一場風暴級別的“災難”就纏上了特魯多。當地時間2025年1月6日上午,渥太華氣溫只有零下15攝氏度,特魯多一襲黑衣出現在總理府門前——他打算宣布辭職。
此時尬尷的一幕出現了:一陣風將特魯多特地為辭職準備的演講稿吹落到地上。英國《獨立報》對此挖苦道:加拿大總理“被迫即興辭職”。特魯多并未理會吹散的演講稿,而是面不改色地脫稿宣布自己辭去自由黨領袖職務,并將在黨內新領袖產生后辭去總理職務。“是時候重新開始了。”他聲音哽咽,鼻頭凍得通紅。
“這屆政府到頭了”
辭職,并非特魯多的本意。幾個月前,無論在公開場合還是在私下談話中,特魯多都堅稱,自己將帶領自由黨參加下一屆大選。在1月6日那場辭職演講中,特魯多也坦承,原本想繼續履職,但“內部斗爭使這一切變為不可能”。
去年9月,加拿大反對黨保守黨發起不信任動議,但由于新民主黨投票反對,特魯多僥幸過關,得以繼續執政。1個月后,自由黨24名議員聯名上書,呼吁特魯多主動辭職。面對“逼宮”,特魯多微笑著向媒體回應,自由黨強大且團結,自己將作為自由黨領袖繼續投入下一次大選。特魯多就此又逃過一劫,但此時自由黨政府已是搖搖欲墜。
當地時間2024年9月4日,新民主黨宣布不再支持自由黨。圖為新民主黨領袖辛格舉辦相關新聞發布會。
情況自去年12月起愈發糟糕。當地時間12月20日,新民主黨領袖辛格加入“倒特陣營”,表態將采取行動于2025年1月27日在下議院結束冬季休會后提出對自由黨政府的不信任動議。“不管誰領導自由黨,這屆政府到頭了。”辛格放出狠話。如果所有反對黨都支持該動議,特魯多將下臺。
辛格本是特魯多的關鍵盟友。未過議會半數席位的本屆自由黨政府依賴新民主黨才得以繼續執政,作為交換,自由黨也會支持新民主黨提交的一些法案。但由于印度裔錫克教領袖在加拿大被刺殺等原因,雙方產生分歧,沖突和矛盾不斷加劇。
6天后,特魯多內閣中的“二號人物”、加拿大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弗里蘭突然辭職,被視為“壓倒特魯多的最后一根稻草”。弗里蘭與特魯多的分歧在于如何應對美國關稅等議題。去年11月,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后表示,自己上任第一天就會對進入美國的所有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關稅。弗里蘭認為,美國的關稅威脅將使加拿大面臨嚴峻挑戰,同時暗指特魯多已經“屈服”于特朗普。
當地時間2017年2月13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特魯多(左)在白宮東廳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握手。
弗里蘭曾是特魯多的得力助手,與特魯多合作9年,被外界視為可能在2025年大選中代替特魯多角逐總理的重要人物。她的“提前退場”對特魯多政府造成了沉重打擊。弗里蘭辭職的第二天,特魯多強顏歡笑地出現在公開場合,試圖挽回民心:“像大多數家庭一樣,節假期間我們(指自由黨成員)可能會有爭吵。但同樣,也像大多數家庭一樣,我們會克服這些困難。”
與此同時,在野黨對特魯多窮追猛打。保守黨領袖言辭犀利地稱:“我們看到加拿大政府已陷入失控,而且是在最糟糕的時候。”辛格將矛頭直指特魯多:“他只關注自身利益,而不是為加拿大人戰斗。我呼吁特魯多辭職,他應該下臺。”
事情鬧到這個份兒上,對于特魯多而言已經很難看了。他最終宣布辭職,長達9年多的“特魯多時代”在寒風中落下帷幕。
“最不想成為的就是政治家”
美國《紐約時報》在報道特魯多的辭職演講時,提到了一個場景:特魯多的父親、加拿大前總理老特魯多在1984年2月面臨辭職呼聲時,進行了一次“雪中漫步”,次日一早便決定辭職。如今,41年后的又一個寒冬,特魯多也即將結束總理生涯,不知他這次做決定前,是否也曾像父親一樣在雪地踱步。
特魯多和父親是加拿大首對“父子總理”。老特魯多出身律師,從國會秘書干起,1968年當選總理,直至1984年“謝幕”,長達16年之久。特魯多從小見過許多外國領導人,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夫人、古巴革命領袖卡斯特羅都抱過襁褓中的他。
1980年6月,特魯多父子在意大利威尼斯觀光。
特魯多短暫地當過老師、酒保和滑雪教練,曾感慨自己“最不想成為的就是政治家”。而2000年老特魯多去世后,特魯多搖身一變成了一顆政治新星。此后,他的“成長速度”超乎了許多人的意料:2002年任自由黨青年計劃負責人;2008年成為國會下議院議員;2012年當選自由黨領袖;2015年登上總理寶座。
2015年的那場選戰頗為精彩。反對黨拋出連篇累牘的“特魯多準備好了嗎”的負面廣告,暗示這位候選人“還太嫩”,結果反倒因特魯多的克制和公眾的厭倦適得其反。時年44歲的特魯多在贏得大選后稱,自己雖天賦不如父親,但“性格溫和,身段靈活”。
作為新生代領袖,特魯多幸運地開辟了一條獨特賽道。坦誠、堅持原則是他最初給人的印象。在2006年的一次黨首選舉中,特魯多支持冷門候選人肯尼迪,并與之共進退,顯得講義氣、有擔當;2013年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葬禮,他又推薦黨內元老考特勒作為代表出席,這一謙虛之舉也為他積攢了人氣。此外,特魯多形象帥氣,還有個當電視主持人的妻子,“高顏值”的兩人自帶流量和光環,贏得了年輕人的青睞。
在首個總理任期內,意氣風發的特魯多的確做出了一些成績,包括讓內閣中的女性占比保持在50%左右,推進與加拿大原住民的和解等,受到不少贊譽。然而,進入第二個任期后,特魯多年輕、帥氣、新銳、進步的光環逐漸褪去。
2019年,自由黨再次贏得大選,但失去了議會多數席位,特魯多的支持率也隨之走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人們逐漸意識到,這位“網紅總理”的許多政策總是“聲勢浩大卻草草收場”。為拉攏選民,特魯多曾強調增加福利支出,導致了較高的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加之新冠疫情等影響,加拿大經濟徹底陷入泥沼。特魯多為此提出不少減赤舉措,卻遲遲得不到落實,民眾怨聲載道。
2021年9月,特魯多解散議會,提前舉行大選,但這也沒能改變自由黨的命運——仍舊是議會少數黨。對于特魯多而言,執政聯盟所占席位越來越少,執政難度越來越大。現如今,加拿大的經濟持續低迷,特魯多的支持率已從首次當選時的63%下降至22%。
“除經濟因素外,特魯多與自由黨支持率‘由盛轉衰’的原因還在于,沒有處理好潮水般涌入加拿大的印度移民,在美國的施壓下表現得太過軟弱等。”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向《環球人物》記者分析。
“他的依附和軟弱”
特魯多宣布辭職后,特朗普毫不留情地“補刀”,在社交平臺發文稱,“許多加拿大人希望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個州。美國對加拿大維持生存所需要的巨額貿易赤字和補貼不能坐視不理。特魯多明白這一點,于是辭職了”。“這番言論無疑是對特魯多和加拿大赤裸裸的蔑視。”呂超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以美國‘跟班’的形象出現在國際舞臺;二戰后,沒有突出貢獻的加拿大沾光成了戰勝國。老特魯多能力過人、毀譽參半,頂住美國壓力與中國建交成為其執政生涯的高光時刻。特魯多執政之初,加拿大與中國雙邊關系良好。而自特朗普開啟第一個總統任期,特魯多和自由黨‘重新審視’加中關系,在一些問題上跟隨美國站到了中國的對立面。當孟晚舟事件導致中加關系一落千丈時,特魯多曾不斷宣稱‘加拿大是一個司法獨立國家,政治無法干涉司法’,但人們從中窺見的卻是他的依附和軟弱。”呂超說。
“在經濟方面,加拿大也長期依賴美國。加拿大的工業生產以出口為導向,對外貿依賴較大,主要面向美國經濟。但顯然,美國沒能讓加拿大走出通脹高企、物價高漲的經濟泥潭。相反,特朗普此次還揚言要動用‘經濟力量’讓兩國合并。”呂超說。
呂超認為,“作為一個政治家,從‘政治稟賦’上來說,特魯多缺少獨立性”。美聯社報道稱,去年11月,特朗普宣布對加拿大加征關稅后,特魯多匆忙趕往特朗普位于美國佛羅里達的海湖莊園,特朗普卻當面嘲諷他為“加拿大州州長”。對此,特魯多只是尷尬一笑,這引發了許多加拿大人的不滿。今年1月7日,即特魯多宣布辭職的第二天,他才終于硬氣了一回,公開回應稱加拿大并入美國“絕無可能”。
特魯多宣布辭職后,加拿大進入國會休會期,直至3月24日。自由黨將在此之前選出一位新領袖,以接任特魯多的總理職位。自由黨目前已經啟動遴選新領袖的程序,被提及較多的候選人包括現任財政部長勒布朗、現任外交部長喬利、前央行行長馬克·卡尼以及此前辭職的內閣“二號人物”弗里蘭。而他們中能否站出來一個挑大梁的人物,很多人對此存疑。
與此同時,保守黨緊盯很可能提前舉行的大選。目前,保守黨民調支持率遙遙領先于自由黨,若獲勝,該黨領袖波利埃夫爾將成為下一任加拿大總理。波利埃夫爾現年45歲,曾稱特魯多為“瘋子”。去年4月,他因拒絕為該言論道歉而被逐出議會。
特魯多的總理生涯最多還剩兩個月。即將抽身的他,為繼任者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特魯多,自由黨,加拿大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