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演員宣布離婚,瞬間占據微博熱搜榜首。近年來,以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為主陣地,由明星生活動態引發的“全網大討論”,幾乎已經成為輿論場隔三差五便要上演的“固定節目”,其熱度之高,有時甚至會讓服務器過載宕機。
每當此類情景發生時,總會有身為公眾人物的當事方,以各種形式表示“不想占用公共資源”,最新的這次也未能免俗。其中,有人選擇在事后擺出“不好意思占用了”的道歉姿態,也有的在宣布重磅消息時,就先打上針對“占用公共資源”的“預防針”。
對此,許多常年關注文娛新聞的網友,已經見怪不怪,只把這當成一句禮節性用語。然而,也有不少愛較真的網友,和我懷有相似的困惑:讓這些明星敬而遠之的所謂“公共資源”,指的究竟是什么?文娛新聞對這些“公共資源”的占用,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網絡輿論的語境下,“公共資源”一聽就是個自帶嚴肅光環的“大詞”。然而,若想對社會現象追根究底,要學的第一課,就是不要被任何似是而非的“大詞”唬住。唯有將其還原到具體場景中,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質是什么。
客觀而言,演藝明星本來就擁有極高的社會關注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大眾最熟悉的群體之一,同時又因其娛樂屬性,不至于讓人有過強的距離感。與之相關的新聞動態,自然而然會得到大眾關注,進而引發熱烈的討論。尤其是在涉及結婚、離婚等情感話題時,大眾更容易產生代入感,進而形成個人看法,迸發表達欲望。正是因為以上理由,明星婚變等話題才會屢屢登上熱搜,這既符合傳播規律,又與公眾的興趣點、輿論場對談資的需求不謀而合。
就此而言,與其說是明星占用了“公共資源”,不如說是在公共討論中擁有選擇權和發言權的網民,在新聞發生后的短時間內,集中將部分注意力投入與明星相關的特定話題,形成了局部的輿論熱潮。明星完全沒必要為此道歉,因為這本來就不是由他們決定的;當然,參與討論的大眾也不用為此感到羞愧,更不必對此展開批判。
誠然,有許多更具現實意義、社會價值更高的事物,同樣值得我們在公共討論中投入精力,但這和普通人在閑暇時關注文娛新聞并不矛盾。某個網民跟著熱搜的節奏關注明星八卦,并不代表他在其他時候不會關注更嚴肅的新聞與社會話題。如果細心觀察過社交媒體上的普通網友,就會發現:許多具有強烈“活人氣息”的賬號,都是有時嘻嘻哈哈、追星八卦,有時真情實感、憂國憂民。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守護某種“公共資源”不受侵犯,就該在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每個網民關注什么、想聊什么的自主權。
說到這里,我們不難明白:輿論場上的所謂“公共資源”,從來都不是誰想占用就能占用的。真正決定這種“公共資源”流向何處的,是每一個參與公共討論的平凡個體。“不想占用公共資源”之類的話術,根本就是邏輯不通的偽命題,其唯一的實際作用,就是為發言者“不想受到過多關注”的主觀愿望,加上一層好聽點的粉飾而已。
當然,明星不希望自己的家事過度曝光,情有可原,不必對其過度苛責。至于公眾人物個人生活的公私界限應該設定在何處,又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問題的關鍵在于,各方在進行嚴肅討論時,還應慎用“占用公共資源”這類存在邏輯問題、意義模糊不清的表述,網民們也應擦亮眼睛,避免受到此類話術的“忽悠”。說到底,我們的注意力投向何處、怎樣參與公共討論,并不存在絕對的“標準答案”,應由每個人自己作出負責任的選擇。
明星,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