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道,
我的未來由我的現在決定。
時間進入3月,又到了鄒彬收拾行囊來北京的時候。照例是要帶上正裝和皮鞋,不過,他最愛穿、最常穿的還是沖鋒衣和勞保鞋。
擔任全國人大代表這8年來,鄒彬提出的建議始終圍繞著一個群體——農民工。
“我是被農民工選出來的人大代表,希望我的建議能夠為我們這個群體帶來好的變化。”鄒彬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曾有人說,農民工像“城市里的隱形人”。剛入行時,鄒彬也或多或少有類似感受。但靠著一股湖南伢子的“蠻”勁兒,他在20歲那年,代表中國選手站上了世界舞臺。
從此,這名“砌筑小工”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也將越來越多的工友心聲帶到了公眾面前。
·鄒彬(左二)在機場調研。楊纖/攝
“傻氣”小工
2011年,湖南新化,汽車站里人流熙攘。鄒彬登上了開往長沙的大巴車,投奔在建筑工地上做工的父母。
家鄉熟悉的風景一路后退,黑黑瘦瘦的少年心情復雜:這一去,他就不打算回學校了。他實在是讀不進去書。
“不讀書肯定沒出息!”鄉鄰的奚落言猶在耳,鄒彬不服。他想證明自己,給父母爭光。
可現實很快給了鄒彬“下馬威”。一塊紅磚4斤,一天要重復遞磚上百次,他的胳膊酸痛,雙手很快開裂、變形。
工地住宿條件大多不好,他住在地下室,有一回積水漫上來淹了床鋪,只能找來鋼架和木板湊合。
“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嗎?”鄒彬覺得很迷茫。
父母心里疼惜,講話卻很直接:“苦,也要接著搬。想要不挨餓,你必須有一技之長?!?/p>
這些話,像釘子一樣扎在了鄒彬心里。他知道,未來的路只能自己走,雖然不確定能去哪兒,但至少可以像父母一樣,踏踏實實地走好眼前每一步。
鄒彬定下目標:“一年內,我要從提灰桶的小工變成獨立的砌墻大工?!?/p>
那時候,工地上實行計量制,墻砌得越多,工錢就越多??舌u彬要求自己“橫平豎直”,哪怕上下磚塊對縫只差0.5厘米,他也要推倒重砌,速度自然就慢。
“這是砌墻還是繡花?”時間長了,工友們笑話鄒彬“傻氣”。
鄒彬不為所動。他有自己的想法,“把每一面墻體當成藝術品來砌,把每一處不滿意當作精進的機會”。
·鄒彬在砌墻。
生活很快給了鄒彬回饋??嗑氁荒旰螅闪酥苓吂こ剃爴屩摹靶煾怠保招綕q到300元。他砌的墻,灰縫整齊、秀氣,沒有多余的泥點,辨識度很高。
18歲,鄒彬在建筑工地上度過了自己的成人禮。向來內斂的父親為鄒彬準備了禮物,是一把批灰刀。
父子間沒有多說什么,但鄒彬讀懂了父親沉甸甸的囑托與希望。
“零的突破”?????????
2014年,鄒彬在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的一個項目上做工。那年4月,恰逢中建五局工會舉辦“超英杯”勞動技能競賽,施工隊長找到鄒彬,推薦他去參賽。
誰都沒想到,這成為鄒彬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拿了青年砌筑組的第一名,因此被中建五局推薦參加更高級別的比賽,之后又獲得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的選拔資格。
·2015年,鄒彬在大洋洲技能比賽中用專業設備切磚。
鄒彬有些猶豫。一來,擔心丟臉;二來,去了要誤工,一個月少掙七八千塊錢,幾個月加起來是筆不小的差額。
最終還是父母幫他堅定了決心:“眼光要放長遠,去!”
在全國選拔賽中,鄒斌過五關斬六將,順利進入國家集訓隊。
世界技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屆,有著“世界技能奧林匹克”之稱。賽事選手長期以歐美選手為主,直到2011年才首次出現中國面孔。
同期幾十名選手,最后只有一人才能為國出征,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整整8個月里,從早上6點開始,鄒彬每天至少要訓練10個小時。以前,他僅靠“一把砌刀、一個卷尺、一個線垂”完成砌筑,現在光是工具就有數十種,要一一熟用。
·2015年,鄒彬在國家集訓隊。
不同于工地上的墻面,大賽的砌筑項目都是異形的藝術墻體,需要參賽者具備扎實的幾何知識。這恰恰是鄒彬的短板。
“兜兜轉轉,最后還是要學習。”沒辦法,鄒彬只能加班加點地補課?!?0厘米、5厘米、1厘米甚至5毫米大概有多長,每天記、估、畫,再跟尺子比對。”
憑借勤學苦練養成的“肌肉記憶”,鄒彬拿到了砌筑項目唯一的中國入場券。2015年8月,剛滿20歲的他隨中國代表團飛往巴西圣保羅。
按照賽事規定,砌筑項目選手要在22小時內完成3個作品。不少考核指標以毫米為單位,堪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最終,鄒彬奪得優勝獎,實現了中國在這一項目上“零的突破”?;貒螅黄聘皲浫橹薪ㄎ寰挚偝邪卷椖抠|量管理員。
·2015年,鄒彬(右二)在世界技能大賽獲獎。
鄒彬認為,這是個人努力與時代機遇的雙向奔赴。“國家對技能人才越來越重視。將每塊磚砌到極致,真的能改變命運。”他感慨道。
這些年來,鄒彬仍持續關注著世界技能大賽。他明顯感到,與自己這個“95后”相比,“00后”甚至“05后”選手的訓練條件更好,心態更加自信,他們的技術愈發精湛,成績也越來越好。
“2024年,中國代表團位居金牌榜、獎牌榜和團體總分首位,并且在砌筑項目上實現了‘四連冠’。”鄒彬的語氣里充滿振奮。
“努力不會辜負”
2018年、2023年,鄒彬先后兩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每一年,我都帶著大家不同的期望參會,每次都收到了正式的回復?!编u彬說。
·2018年,鄒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
早年間,鄒彬結合自身經歷,建議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2018年、2019年,國務院與人社部先后發布政策意見,部署完善農民工培訓體系。
薪資、社保等事關農民工切身利益的問題,鄒彬也持續呼吁社會關注。2020年,中國第一部為保障農民工群體權益制定的專門法規——《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施行。
今年,鄒彬的一項建議是以傳統產業升級帶動“農民工”向新型產業工人轉型。
這同樣來自他的一線實踐和調研——這兩年,鄒彬和許多同事一道,都在為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T3航站樓項目奔忙。
·鄒彬在工作。楊纖/攝
作為“網紅”城市,長沙越來越受各地游客歡迎,但長沙機場有點“吃不消”了。改擴建工程一旦完成,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預計可達6000萬人次,比2024年增長93.5%。
鄒彬告訴環球人物記者,擴建項目啟用了新型的中建魔方裝配式加工廠,預制構件、現場裝配,不僅將建筑工期縮短了70%以上,還改善了工友們的工作環境。
鄒彬現在的職務,是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的項目質量總監。
和10年前相比,他的模樣沒有大的變化,依然黝黑、精干,說話時帶著湖南鄉音,給人樸實、親切之感。“這個濾鏡把我照得好白?!币曨l連線時,他笑著活躍氣氛。
但他的氣質更沉穩了,到工地上勘察時的眼光也更加銳利。
去年青年節,鄒彬受邀參加一檔節目。面對節目組的現場“出題”,他用了不到10秒打眼一掃,就找出了近600塊紅磚里的3處質量問題:一處開裂,一處灰縫不齊,一處磚塊略薄。全場掌聲雷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中國農民工總量已接近3億人。
鄒彬向環球人物記者坦言,如今,農民工群體面臨的工作環境艱苦、社會保障不足等問題仍未完全解決,建筑產業存在工人“青黃不接”的挑戰。
所以,他愿意一次又一次地講述自己的故事,希望推動全社會更加關心、關注農民工群體,讓工友們有更多學習提升、改變命運的機會。
·鄒彬在學校做分享。楊纖/攝
采訪最后,鄒彬跟記者談到近年來網絡熱議的“年齡焦慮”。他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去年,快滿30歲的他走進了大學校園。
“行業新技術的涌現讓我迫切地想提升自己。5年、10年后的情況我說不好,我只知道,我的未來由我的現在決定,我相信努力不會辜負。”
監制:張 勉
編審:孫夏力
編輯:許 曄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