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聲朗誦《一滴水的旅行》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帷幕。
“它穿梭于武侯祠,撫摸著古老的碑刻,聆聽著歷史的低語......”4月18日,蓉城春意正濃,隨著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學華僑城分校的童聲朗誦《一滴水的旅行》響起,一場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科普公益活動在成都市美術館啟幕。
在四川省自然資源廳指導下,中國地質調查局軍民融合地質調查中心(以下簡稱“軍民融合中心”)攜手中國地質博物館、四川省地質學會等20余家單位,共建生態文明公益科普平臺,以科普展覽、礦石展示、互動實踐等多樣形式,吸引廣大市民參與,營造全民共建共享生態文明的濃厚氛圍。
開幕致辭中,軍民融合中心副總經濟師揭示了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生態治理的緊迫性。他提到,作為國家地質勘探的重要支撐力量,軍民融合中心將北斗導航、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深度嵌入生態環保治理——從青藏高原冰川動態監測到長江經濟帶礦山生態修復,從地質災害智能預警到綠色鉆探勘探技術升級,這一系列科技成果,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
“保護地球,沒有旁觀者,只有踐行人。”在《環保倡議書》發布環節,主持人呼吁全民共同關注和參與到環境保護的行列中來,現場師生代表登臺許下承諾。
在“巖彩文心”科普實踐環節,學生們一起認識巖石色彩、用巖石色彩繪畫。
室外展區,學生們爭相收集文創印章。
學生們在參觀地質知識科普展板。
開幕式后,青少年們一頭扎進室內“實景課堂”:“巖彩文心”“地球印記”等實踐課程,讓科學知識跳出課本,化為可感可觸的生態啟蒙。室外展區則成了“立體教科書”:西南石油大學、綜合利用研究所的巖石標本、崇州天演博物館的古生物標本、成都理工大學的海洋生物標本吸引來往市民駐足觀看;由“喜馬拉雅生靈的朋友”自然影像團隊布設的“神奇動物在西藏”攝影展喚起了不少人關愛生態環境、呵護地球精靈的共鳴。
現場工作人員耐心講解礦物標本。
活動臨近尾聲之際,青少年們紛紛用礦石拓印出心中的綠色家園,展望著美好未來。
世界地球日,軍民融合中心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