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農共富要怎么做?金華一些鄉村有了新做法:從一村奔富到抱團共富。4月18日,在金華市婺城區雅畈鎮汪家行政村蓮荷塘自然村,“同心攜手奔共富”民族村共富基地成立儀式在此舉辦。
活動由婺城區政協、婺城區委統戰部主辦,婺城歐美同學會(留學人員聯誼會)、婺城區政協“同心·同行”委員工作室承辦。
活動前期,由婺城區政協社法委主任羅丹、婺城歐美同學會(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王劍波帶隊對婺城區雅畈鎮汪家村、安地鎮楊垅村、塔石鄉高塘村、大坑村、瑯琊鎮水竹蓬村以及湯溪鎮鴿塢塔村共6個民族村進行了深入走訪調研,全面了解其產業現狀、資源優勢與發展瓶頸,為精準幫扶奠定基礎。最終在婺城區政協、婺城歐美同學會(留學人員聯誼會)等部門和組織的支持下,6個村在蓮荷塘村共同設立了共富基地,旨在搭建多方合作的助農平臺。
活動當天,共富基地還引進了4家馬來西亞公司與1家澳大利亞公司作為助農共富聯合單位,旨在借助國際力量推動民族村產業升級、讓民族村的農特產品走向國際化。同時引入五一路農貿市場為農產品搭建長期銷售平臺,有效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拓寬增收渠道。
婺城歐美同學會(留學人員聯誼會)和婺城區政協“同心·同行”委員工作室簽約入駐共富基地并長期幫扶,力求持續整合資源、凝聚力量,全方位助力民族村實現共同富裕,促進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活動當天,5家外國公司負責人趕到現場簽約。為什么助農團隊會引入外國友人?婺城歐美同學會(留學人員聯誼會)搭建了中外合作的橋梁。近年來,這一組織與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麻坡區會交流頻繁,在中馬兩國舉辦了多場交流活動,例如雙方共同舉辦的“歡慶中馬五十載友好交流續佳話”國際沙龍座談活動等。
此次活動是雙方在助農共富領域開展合作的新探索。馬來西亞馬華公會區會婦女組署理主席、馬來西亞森木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詹雪玫,馬來西亞馬華公會區會副主席、馬來西亞明利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明利,馬來西亞萬林貿易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秋榕,馬來西亞協力家私有限公司董事長彭玉蘭等馬來西亞友人專程來金參加活動。馬方相關人士表示,希望通過參與助農共富項目,加強中馬之間的商業合作,將更多金華鄉村的土特產帶回馬來西亞市場。
“此次簽約建立合作的4家馬來西亞公司1家澳大利亞公司以及1家農貿市場,都是通過我們歐美同學會引進的。我們希望通過會員們的國際資源,搭建中外合作的橋梁,更好地服務于政協助農共富項目、民族村共富基地,助力民族村的共富事業。”婺城區政協委員、金華市婺城區歐美同學會(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王劍波說。
婺城區政協主席杜建明表示,要充分發揮政協協商平臺作用,推進協商成果的有效轉化,讓資源活起來、文化熱起來、旅游火起來。著力發揮政協委員在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中的作用,形成多方合力,全面助力民族村實現共同富裕,畫出最大同心圓。
婺城區雅畈鎮黨委書記樓鵬表示,6個民族村建立共富基地,正是要續寫一段手足相親的佳話,讓民族團結之花在共同富裕的春風中綻放。從打造畬族風情園到成立萬家田園,再到建設狀元糖品牌,這些承載著民族智慧的瑰寶,也將通過共富基地走向世界。外國友人的加盟,不僅帶來訂單和技術,更是讓山貨變尖貨,是傳統產業接軌國際市場的寶貴機遇。
共富基地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