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史俊杰又病倒了,被確診為腸癌,并進行了兩次手術治療。
他對前去探望他的同事說:“現在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時候,但我要請求組織暫時把我的‘員額法官’名額保留。”
史俊杰是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江寧法院)法官。他身患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卻三十余年如一日堅守審判崗位,年均審結案件200余件,成為同事們眼中專“治”疑難復雜案件的“老中醫”。
坐姿“奇怪”背后的真相
史俊杰的強直性脊柱炎十分嚴重,長期以來,他開庭時只能僵硬地坐在法椅上,在外人看來坐姿有些“奇怪”。
一次,庭審結束后,案件當事人以“法官坐姿不雅”為由向有關部門投訴。沒過多久,這位當事人到法院領取判決書,這才得知史俊杰的病情,深感羞愧,當即撤銷投訴。
早在1994年5月,一場車禍給史俊杰留下了后遺癥,1999年他被確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這個病會讓患者的脊柱逐漸失去彈性和韌性,最終變得像棍子一樣僵硬,而且無法根治,只能靠吃藥控制病情,在醫學上被稱作“不死的癌癥”。
身體差的時候,史俊杰走路不能超過200米,無法久站與久坐,連穿衣服都要花20多分鐘。法院出于人性化考慮,特批他可以上午上班,下午回家理療或休息。但要強的史俊杰,依然選擇堅守崗位,只有身體實在堅持不住時,才回家休息。
多個“首例”案件與他有關
首例“陽光權”糾紛案、首例醫療事故糾紛案、首例在校大學生健康權糾紛案……江寧法院的多個“首例”案件都與史俊杰有關。
1992年,從原中南政法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后進入江寧法院,史俊杰先后在江寧法院湯山法庭、開發區法庭、民一庭、房地產庭工作,年均審結案件200余件。
速裁庭法官助理吉時告訴記者,多年來,由于強直性脊柱炎無法抬頭看屏幕,史俊杰一直是手寫裁判文書。“他手寫的案卷摞起來恐怕有幾十米高。”
吉時曾跟著史俊杰去調解一起家事糾紛。乍一進門,滿屋子老人,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也60多歲,七兄妹鬧了幾年的房產糾紛,史俊杰只用了1個多小時就解決了。“案子處理得相當漂亮,我當時有點震撼。”吉時說。
“辦案過程中,史俊杰該爭的爭,該堅持的堅持。”民二庭庭長倪健這樣評價他。
民一庭法官趙俊馳告訴記者,“師傅”史俊杰對于復雜案件總能第一時間找到爭議焦點,抽絲剝繭地提出大家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史俊杰辦理的“疑難雜癥”案件,也包括勞動爭議案件。
在江寧法院的檔案中,一張攝于2013年7月4日下午5時36分的照片,定格下史俊杰給4名農民工發工資的瞬間。在這起典型的“包工頭欠薪案”中,建筑公司老板到了法院就耍賴,在史俊杰的嚴厲告誡下,才最終答應給付工人工資。
在訴訟中有過交集的江蘇上元律師事務所律師曹雷,十分佩服史俊杰,“庭審中充滿睿智的法庭發問,言簡意賅且不失幽默風趣的歸納總結,讓人印象深刻。”
帶病挑重擔的“為民情懷”
史俊杰對年輕法官的“傳幫帶”無微不至。曾在房地產庭當過史俊杰“徒弟”的法官助理謝雨很有感觸,“他愛看書,涉獵很廣,看到好書總會推薦給我們。”
“專業過硬,在法庭上很有氣場。”在趙俊馳眼中,史俊杰總能在法理情中尋找到平衡點,一下子讓案件“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3年開始,江寧法院房地產庭“案多人少”矛盾特別突出。史俊杰找到庭長李青,主動要求承擔所有的訴前鑒定工作。李青十分了解史俊杰的身體情況,也清楚訴前鑒定的難度以及他手上還有近百件案件的現實,就婉拒了他,并勸他多注意身體。
誰知,史俊杰再次找到李青,“老同志為大家多分擔一點,年輕人就會輕松一點,這也是一種幫助年輕人成長的方式。”
后來,史俊杰真就一個人撐起了全庭訴前鑒定操作的所有事務。大半年時間里,他提起的鑒定不僅無一差錯,而且還在鑒定過程中千方百計做當事人思想工作,很多案件得以調解結案。“他的敬業奉獻精神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激勵著大家。”李青說。
“老史身上有一種對審判工作的專注與情懷。這些年他帶病挑重擔,始終激情飽滿。”江寧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傳松分析說,“只有一種解釋,除了熱愛,就是一種為民情懷。”
這些年來,史俊杰多次獲得南京市優秀法官、江寧區優秀共產黨員、區優秀公務員等稱號。
史俊杰,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