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
“深海一號”科考船攜“蛟龍”
號載人潛水器完成科考任務
返回海南三亞
今年69歲的 蘇州人朱偉林
是科考隊員之一
也是“蛟龍”號迄今年齡最大的下潛科學家
出海:在深海撿石頭
朱偉林執行的是“蛟龍”號第335次下潛
是本次科考任務中的第4個下潛航次
4月9日清晨6點多
印度洋海面
朱偉林
同另一位下潛科學家以及一位潛航員
一同向深海下潛
這次下潛
朱偉林等人考察的是一座
被科考隊員臨時命名為“小珠山”的海山
這座 “小珠山”
直徑約10公里
最高點位于海平面以下3700多米
這次深潛
時間長達10個小時
最終深潛順利突破5000米
達到5100多米
在這個深度
朱偉林看到了海山上竟然還有大量生物
有海參、珊瑚、海星等
更難能可貴的
是他們成功取得了玄武巖樣品
確定了海山碳酸鹽巖與玄武巖的分界
這將為他們分析海山的
形成和演變提供幫助
甚至對研究整個大洋的形成和演變
提供幫助
回家:看遍山海歸故鄉
從3月27日自三亞啟航出發
至4月23日返航
朱偉林參與的這次科考任務
耗時近一個月
返航當天
他便搭乘航班抵達上海
再換乘高鐵和地鐵回到蘇州家中
“交通實在是太方便了,我到家的時候,發現上海的朋友也剛好踏進家門。”正因交通便捷、環境舒適,朱偉林跑遍了全球大半部分海洋,退休之后還是決定回到蘇州。
1956年
朱偉林出生于蘇州楓橋向街
如今的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
自幼聰穎的他5歲便上了小學
人雖小,成績總是排在前面
同濟大學畢業后
朱偉林被分配到了河北涿縣
石油部海洋油氣資源評價所
(中國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前身)
后又至挪威工學院石油勘探專業繼續深造
在工作中,朱偉林先后承擔了我國不同海域盆地相關項目研究,獲得了一系列國家以及省部級獎項。 他主導編寫的11本關于海外油氣分布的書籍,已經成為幫助我國油氣公司走向海外進行油氣勘探開發的參考資料。
2020年11月20日,OTC(國際海洋技術大會)宣布授予朱偉林特別貢獻獎。這一獎項是全球石油工業界最為重要的獎項之一。朱偉林的獲獎,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這一殊榮。
暢想:期待下一個“5000米”
本次深潛
朱偉林作為“蛟龍”號迄今
年齡最大的下潛科學家
不僅讓家鄉人感到自豪
還讓母校師生倍感振奮
69歲,如何保持這樣的體魄?
朱偉林笑言:
或許就是保持嘗試和挑戰的決心和恒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6年退休后,朱偉林和家人突發奇想,決定冬季進藏,并在當年12月31日突破了 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 。“冬季進藏,含氧量很低,居然突破了,身體并沒有感到不適。”朱偉林笑稱。
正因對未知領域始終保持好奇
朱偉林在科研項目上
還將不斷突破
用他的話說
自己或許和“5000米”有緣
實現了高海拔5000米的突破
和深海5000米的突破后
自己的下一個“5000米”在哪里?
活力滿滿的他,依然飽含期待
向科學家朱偉林致敬
為他點贊
朱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