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4歲的湖南小伙“朱雀玄武敕令”,出生時名為朱云飛,從2024年5月開始,已經先后改名為“朱雀玄武”“朱雀玄武敕令”。
今年4月16日,“朱雀玄武敕令”登錄湖南政務服務網申請改名為“周天紫薇大帝”,申請未予以通過。而在4月26日下午3時許,“朱雀玄武敕令”再次申請改名“朱咸寧”,這個名字也得到了他家人的認可。他這么一通連番改名,吸引了輿論的關注。
把真實名字起得像網名,想不引人注目也難。客觀來說這也正常,名字本身就是人的社會化之始,想有一個個性化的名字也是人之常情。想想多少初為父母者,在為孩子起名時都可謂“嘔心瀝血”,就為了求一個寓意美好且有辨識度的名字。而一個年輕人想為自己取一個滿意的名字,更是正常不過。
值得肯定的,倒是相關部門對這種訴求的支持。當事人來來回回改一些稀奇古怪的名字,相關部門并沒有拒絕——當然,“周天紫薇大帝”因為歧義過甚而被拒絕,但這依然體現了對姓名權的認可。
其實沒必要過度苛責這種行為浪費行政資源。即便這在一些人看來“沒必要”,事實上也很難想象這會引來效仿、引發“資源擠兌”。一旦改名,身份證、戶口本、學歷、房產、銀行賬戶乃至手機卡幾乎全要更換,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極其頭疼的事。否則,人們也不會在起名時絞盡腦汁了,因為大多數人知道,名字最好是“從一而終”。
更應該關注的,倒是他名字容易引發的爭議。在媒體的報道里,提到他的名字還要特地用上雙引號,原因也很簡單——太奇怪、太容易引發誤解。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一個人的名字太過個性、太過俚俗,會造成社會公共話語空間的混亂。
也因此,現實中對于姓名開始有了更多公序良俗的考量。《民法典》就規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此外有媒體梳理,湖南長沙明確規定新生兒姓名須使用2300個規范漢字,禁止字母或生僻字;浙江溫州也曾以“帶有明顯商業化傾向”為由,駁回“王者榮耀”的改名申請。
這也說明在追求個性的同時,姓名也需要顧及一些社會觀感,考慮到公共利益。太過思維發散的姓名,恐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這件事似乎以改名“朱咸寧”這個明顯看著更“正常”的名字收場了,雖然無法斷言這是否是最后一次,但人們也不必過于集中地批評當事人。無論如何,姓名權是個人的一項基本權利,應該得到公共部門的支持。至于其中與公共利益相沖突的部分,則應當仔細權衡斟酌,在保障權利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限制。
朱雀玄武敕令,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