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的道理是,旅游業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等內容。景區免費開放,吸引了游客,游客到此吃、住、行、游、購、娛,帶來的消費遠遠大于門票收入?!?/strong>
五一假期近在咫尺,很多景區趁機放大招:免費開放。
比如,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遺址、云居寺、石花洞、上方山云水洞向社會各界免門票開放;江蘇昆山亭林園景區取消入園門票;河南省多個熱門景區也推出免門票活動……
景區免費票,是一種互利共贏。對于景區來說,免了門票,但吸引了游客,游客來了總要消費,只要消費,景區就會得利,城市必然受益。對于游客來說,門票免了,少點支出,還能大飽眼福,何樂而不為?
對這樣雙贏之舉,也有觀點認為不宜盲目跟風,原因是,有的地方未做好科學論證、充分準備,引發客流驟增、服務缺位、投訴增多等現象,出現生態維護困難、古建修繕成本增加等問題。
應該說,這種提醒并非多余。無論什么事,一旦一哄而上就容易跑偏,盲目跟風就容易掉鏈子。
但要看到,很多景區免費開放不是第一次,而是早就試水。這方面的成功案例為數不少。一個典型的案例是,作為全國首個“免費開放式”5A級景區,杭州西湖景區拆掉圍墻、取消門票之后,收益不降反增。
據報道,杭州市旅游部門曾提出“241算法”,即每名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時,當地旅游年綜合收入會增加約100億元。西湖免費開放,不僅能吸引游客到西湖游玩,還能吸引游客到杭州其他景區乃至浙江景區打卡,帶動了更多消費。
算賬,要算大賬,算長遠賬;要算明賬,也要算看不見的賬。西湖免費開放,給杭州帶來多少好評?杭州形象因之提升多少?這都是花錢買不來的。
當前,我國景區免費開放的不是多了,而是還不夠多。免費開放景區,失小得大。
一個簡單的道理是,旅游業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等內容。景區免費開放,吸引了游客,游客到此吃、住、行、游、購、娛,帶來的消費遠遠大于門票收入。
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指出:“支持旅游景區景點、文博單位拓展服務項目,合理延長經營時間,擴大接待規模?!?/p>
方案雖未明確提出景區免費開放,但“拓展服務項目,合理延長經營時間,擴大接待規模”是為了吸引更多游客,讓游客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值得各景區品味。
五一假期臨近,全國多地景區掀起“免票潮”,這是好事。游客超量涌入可能帶來一些問題,但不能因噎廢食,不能還沒填飽肚子就想著如何減肥。
事實證明,“放水養魚”是激活文旅發展的重要引擎,用一張免費門票帶火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是高明之舉。
打破“門票依賴癥”,讓整座城市都變成綜合游玩區,以及持續優化服務,文旅業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
景區,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