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有網民反映湖南祁陽一位中學老師上課期間讓學生配合拍視頻段子。畫面顯示,該老師扮演總裁,并讓學生鞠躬喊“總裁好”。27日,事發學校校長告訴記者,該視頻段子傳達的價值觀不正確,該老師系利用安全課時間拍的段子,已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并加強監管。27日,記者注意到,該名老師在教室所拍攝的視頻段子均已刪除。(4月27日《新京報》)
中學教師拍視頻,立的卻是“霸總”人設,這屬實是有些違和。玩歸玩、鬧歸鬧,師生打成一片也沒什么不好,可終究還是要講究個“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若是玩過了、走偏了,或者單方面地強加于人,就是另一回事了。涉事視頻之所以引發巨大爭議,就在于其在有意無意間,將純粹的師生關系演繹為了“老板”和“下屬”的關系。這是娛樂化,也是庸俗化。其扭曲了校園與課堂原本的模樣,從而制造和傳播了某種可疑的假象。
需要說明的是,該爭議視頻,發布于教師個人賬號,而非學校的官方賬號。所以說,此事并不是學校“整活”走歪、營銷失當,而是個別教師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這種“利益”,并非具體的經濟利益、職位利益,而是一種基于流量和影響力的利益。涉事教師把學校當取景地,用學生當群演,來追求自身做號、起號之目的,這分明是把“私利算計”凌駕于“公共職責”之上。在教職和博主兩種身份之間,這位老師明顯沒有做好必要的防火墻隔離。
近年來,各行各業的從業者,都有不少玩票當博主的。其中,既有隨心“分享”的,也有當成“副業”在認真經營的。一般來說,這里面并不存在明顯的“利益沖突”,故而并不需要剛性的回避制度。但是,需要說明的是,若是涉及“服務對象”和“工作場景”,就要有所顧忌。諸如“醫生拿患者擺拍”“教師讓學生走劇本”這一類的操作,天然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包括而不限于職業權力脅迫的風險、造成職業群體形象失真的風險。
教師、醫生等職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肩負著某種公共職能、代表著特定的公共價值。這就要求這些群體在做網絡傳播時,更要客觀、準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更多體現出行業的一般性對于個人特殊性的規范與牽引。做一名好教師,與成為一名成功的博主,并非不可兼得。但一個必須守住的底線是,絕對不能以犧牲職業倫理為代價,從而劍走偏鋒地謀求個人的流量利益。
教師,學生,段子,“總裁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