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6人受表彰,包括1670名全國勞動模范和756名全國先進工作者——“五一”前夕,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受表彰者有傳統的農、林、牧、漁業勞動者,也有工藝美術師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還有外賣騎手、快遞接駁員、家政服務培訓師等新職業勞動者……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我們都能看到勞動帶來的光榮、幸福與力量。
從1950年至今年,已經是我國第17次召開全國勞模表彰大會了。“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寧肯一人臟、換來萬人凈”的時傳祥、“藍領專家”孔祥瑞、“馬班郵路”王順友……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代表著不同時代勞動者的愛國心、創造力,而每個時代的勞模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憑著熱愛、匠心,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極致。
無論哪個年代,英雄都來自人民,模范都出自群眾。和往屆一樣,本次表彰大會堅持面向基層、面向一線、面向普通勞動者,以各行各業的一線勞動者為主體。其中,年齡最小的盛李豪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10米氣步槍混合金牌得主,只有20歲;年齡最大的陳錫洪是四川金川鑫華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已經72歲。他們“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用奮斗詮釋著勞模精神,在全社會發揮著示范帶動和正向激勵作用,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注入著一份新動能。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美好的生活都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在高達上千攝氏度的熔爐前揮汗勞動、從不叫苦叫累的趙占魁;從一名普通焊工成長為航天發動機焊接專家的高鳳林……到今年受表彰的“捏塑陶泥亦塑匠心”的董強峰,用32項專利見證“炭”索征程的張文彥……歲月在轉換,勞動者熱愛勞動、砥礪奮斗的本色卻從未變。特別是在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當下,尤其需要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在勞動模范嚴謹、執著、實干、創新等美好品質的帶領下,用汗水和實干去創造我們的未來。
“在我們這么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國家,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和國家事業就能向前推進一步”。從“神舟”飛天、“天眼”探空等科技奇跡,到青藏鐵路、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工程,再到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等攻堅戰……每一個生動精彩的時代故事里,每一位勞動者都是主角,都是民族復興征程上的重要接力者。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勞動節前夕表彰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就是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鼓勵每一個普通勞動者愛崗敬業、奮發圖強,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這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當下,很重要。
勞動,王進喜,鄧稼先,時傳祥,孔祥瑞,王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