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改造力
不得不佩服東漢古人
如何將取暖爐秒變成香薰機
快來學一手
01
用“取暖盆”當香薰爐
還得是東漢古人
燎爐
淺腹、敞口
器形多為三足鼎立
類似于火盆
是供古人燎碳取暖用的
燎爐不僅能燒炭取暖
火光還可以用于照明
甚至還能在祭祀的場合派上用場
《詩·小雅·庭燎》記載
庭燎者,樹之于庭,燎之為明,是燭之大者。
而隨著禮制的發展
古人將燎爐中的炭火
換作香料所用
巧妙地將“取暖盆”
改造成了熏香機
出土于巴蜀之地的
東漢鐵提梁三足乘盤爐
就是古人改造的典范
香料經過熾烈燃燒
聚氣生煙
散發出氤氳香氣
余燼則通過
三角形和菱形的鏤孔
漏入下部實心盤內
鏈形提梁的設計
方便將器物隨處懸掛
還能夠使人安全地提拎此物
避免直接接觸高溫部分
精巧的設計
和復雜鏤空的造型
反映了當時
蜀地的冶鐵鑄造技術
已達到相當高的工藝水平
02
厲害呀“老鐵”
斑斑銹跡掩蓋不了存在價值
為何它全身布滿銹跡?
和平日看到的金屬器物
光滑的表面差距那么大?
學過基礎化學的都知道
活潑性越高的金屬
越容易腐蝕
金屬器物常用的材質中
金屬的活潑性順序為
鐵>錫>銅>銀>金
這就說明
相較于青銅器來說
鐵器更易腐蝕
也就是為什么
在博物館中看到的
鐵制文物
基本都有嚴重的銹蝕
沒有青銅器看著光彩亮麗
03
這里發現的大量鐵器 證明了什么
綿陽市博物館不僅收藏了
東漢鐵提梁三足乘盤爐
還藏有150余件漢代鐵器
是目前四川收藏漢代鐵器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這是為什么?
△綿陽市博物館藏鐵制品文物
據《漢書》記載
四川有發達的冶鐵技術
尤其是以成都為中心的蜀郡
和以梓潼(綿陽市轄縣)為中心的廣漢郡
都是當時全國九大“工官”之一
以生產銅鐵之器見長
(工官指秦漢時管理官府手工業的官署)
△左:鐵鎖 右:鐵器座,綿陽市博物館藏
鐵器質地堅硬,價格低廉
它的出現和普及性應用
極大提高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
也成為蜀中貿易的大宗商品
和重要的財賦來源
爐子里燃燒的
是熏香的雅藝
也是巴蜀之地的生活美學
東漢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