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宋佳在華坪拍攝《山花爛漫時》期間與張桂梅合影。宋 佳供圖
4月4日,在電視劇《山花爛漫時》播出結束190天之后,我回到華坪女高,再次見到了張桂梅老師。她還是那么風趣、坦誠、可愛,聊天時妙語頻出。張老師對我說:“在愁緒當中有高興,在高興之中有奮斗,在奮斗之中有眼淚,人的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我看著她,她的眼睛亮亮的。
張老師的眼睛一直有光。在《山花爛漫時》開拍前,我去華坪體驗生活時就觀察到了。她也愁,也煩,也急躁,甚至會急得轉圈兒,但這些都是為了工作。她的內心是充盈的、積極的、快樂的,她本人是剛強的、仁慈的。所以,她的眼睛總是明亮的。
作為演員,我是幸運的。在光影中,我與無數女性相遇。她們是故事里的人,更是無數真實女性的縮影。她們為理想奮力拼搏,在生活瑣碎中倔強生長。而我,在與她們同行的路上,一次次被點亮。
《回響》中的冉咚咚是個刑警。我提前15天進組,在當地刑偵大隊體驗生活,跟隨刑警們參與案件研討會,觀察他們的工作狀態。我記錄了許多細節,比如他們長時間盯監控時揉眼睛的小動作。刑偵大隊的同志們像旋轉的陀螺一樣忙碌,我們的對話總被不斷響起的電話打斷。面臨巨大身心壓力與家庭責任缺失的挑戰,他們始終在工作中展現出忠誠、篤法、睿智和勇毅。
《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呂瀟然是個飛行員。穿上飛行員制服那天,我在鏡子前敬了個軍禮。作為閱兵儀式的備飛員,呂瀟然練習了成百上千次,卻在關鍵時刻甘愿成為“替補”。拍攝時,我站在停機坪上仰望戰機劃破長空,突然理解了這份遺憾背后的壯闊——有些光芒,未必在聚光燈下綻放。作為演員,我們何嘗不是在一次次“備飛”中等待屬于自己的起飛時刻?工作的價值從不局限于被看見,而是在無人知曉處依然全力以赴。
《祝你幸福!》中的白慧和《中國醫生》中的黃佳慧是醫生。她們穿上白大褂,在高壓環境下展現出堅韌、責任和勇氣,以專業的精神和人性的溫度照亮黑暗。在救治患者之余,她們更是患者的精神支柱,展現出一種溫柔而強大的氣質。
在《祝你幸福!》路演時,我觀察到許多女性觀眾因白慧的故事落淚。或許她們有著不可說的小傷痛,借著這部電影在電影院里哭一哭。如果觀眾能把眼淚留在影院,然后走出影院帶著灑脫繼續前行,那便是文藝創作帶來的力量與祝福。
《好東西》中的王鐵梅和《盛裝》中的陳開怡是媒體工作者。演陳開怡時,我常想起那些在傳統行業中堅守的女性——她們或許固執得“不合時宜”,卻為時代留下了珍貴的注腳。而王鐵梅巨大的職業轉折,展現了這個人物的韌性與適應力。
每次塑造完一個閃閃發光的女性角色,我總會收獲觀眾的認可。觀眾將我看作是獨立、積極、樂觀的女性代表,這大約是對我的謬贊。我只是一名文藝工作者,我的職責就是把我的角色誠實地傳遞給觀眾。至于展現出某種力量、散發出某種光環,那都是屬于角色的,它們不屬于我。每當我回望這些角色,我篤信,我在塑造她們的同時,她們也在塑造嶄新的我。
這些不同行業的普通勞動者們,用“懷著大愛做小事”的英勇姿態對抗虛無。帶著一顆利他的心,“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
如果說演員是一個容器,那么這些閃閃發光的女性角色,就是注入其中的星河。我愿意永遠做一名虔誠的傳遞者——將她們的光,灑向更遠的地方。(作者為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
宋佳,《山花爛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