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絲綢之路音樂文明的交匯點,新疆庫車古稱龜茲,不僅是西域三十六國中的音樂明珠,更是中國音樂體系的重要發祥地。
公元6世紀,龜茲音樂家蘇祇婆攜"五旦七聲"樂律理論進入北周宮廷,其創造的龜茲樂調體系深刻影響了隋唐燕樂的形成,奠定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理論根基。這片被《大唐西域記》譽為"管弦伎樂,特善諸國"的土地,至今仍在木卡姆的旋律中傳承著千年樂脈。
樂脈未絕,新聲正續。近日, 中國著名國樂大師、龜茲五弦琵琶傳承人方錦龍與烏魯木齊愛樂樂團進行排練,所排曲目正是其專為庫車譜寫的致敬之作。5月24日,由方錦龍領銜,匯聚日本、阿聯酋、西班牙及中國音樂名家的盛會將在庫車市龜茲樂舞文化旅游傳播中心奏響。屆時,方錦龍將以五弦琵琶與千年前的龜茲樂圣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在音樂起源地續寫新的傳奇。
作為當代五弦琵琶復興者,方錦龍的音樂探索與龜茲淵源深厚。1985年,他在日本正倉院邂逅的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正是通過龜茲樂工改良自西域曲項琵琶的華夏產物。如今方錦龍攜復原的五弦琵琶重返龜茲故地,恰似完成一場千年輪回的音樂朝圣。
· 方錦龍在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高臺民居演奏。 蔡蔬攝
從蘇祇婆將五弦琵琶引入中原,到當代藝術家帶著改良樂器重回故土,庫車始終是中國音樂文明演進的歷史坐標。
· 方錦龍和民間藝人合奏。 蔡蔬攝
近年來,方錦龍以傳統國樂融合現代表達,通過《憶江南》《詩經》《玄鳥》等創新演繹,在2024年薩克薩克街道高臺民居的演出中,讓沉睡千年的龜茲樂魂煥發新生。5月24日的演出將特別呈現其新創的《龜茲幻樂》,運用五弦琵琶的輪指、掃弦技法,再現《隋書·音樂志》記載的龜茲樂舞神韻。這場穿越時空的音樂對話,既是當代國樂對文化根源的深情回望,更是中國音樂基因的當代表達。
除了解碼中國音樂的基因,更重要的是傳承傳統國樂。
由庫車市委、市政府、寧波市援疆指揮部聯合人民文創共同發起的方錦龍“五弦琵琶傳習館”即將落戶庫車,30位少年入圍首屆“方錦龍龜茲國風少年樂團”,成為傳習繼承的第一批種子。
· 初選現場 , 兩位老師對孩子進行考核。
當五弦琵琶的清音再度響徹天山南麓,庫車這座被歷史鐫刻在樂譜上的古城,正以其生生不息的音樂血脈,見證著傳統與現代的完美和鳴。從蘇祇婆的五旦七聲到方錦龍的弦上春秋,跨越千年的音符在龜茲故地交織成網,為中國音樂講述著永恒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