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首屆國家發展青年創業論壇。論壇以“學術賦能產業,實踐定義未來”為主題,聚焦青年如何以結構性方式參與國家發展大局,探索創業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制度定位。來自高校、創投、產業界的專家與36支青年團隊圍繞科技創新、社會熱點、新文娛消費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展現出青年在國家結構轉型中的實踐能力與公共意識。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在論壇上談到,當今,中國正處于人工智能等通用技術革命的前沿,技術進步正在拓展增長邊界。中國能否抓住這一輪技術革命機遇,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經濟增長能否突破“趨緩魔咒”。他認為,這既是當前宏觀經濟面臨的重要命題,也是擺在青年創業者面前的現實課題。希望借由此次論壇,推動青年在結構演化和制度構建中,探索出具有可行性的創新路徑。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在開幕式上發言。
論壇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雷曉燕表示,青年創業不僅是個體行為的外延,更是國家創新演化的表征。北大國發院的創立和成長始終和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學院在教育實踐中始終強調“學術為基”和“創新精神”并舉,引導學生講好中國發展故事。本屆論壇旨在引導青年走入國家發展的現實土壤,理解創業結構邏輯,增加學生對真實市場的參與度。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雷曉燕致辭。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校友、金融從業者周凌在發言中提到,青年創業不僅是融資工具,更是結構行為。在他看來,創業者應具備制度判斷力,從資源配置、股權結構到機制可持續性,都必須服務于長期公共價值。他呼吁青年應秉持“儒商精神”,以家國情懷回應產業缺口,將技術與金融工具嵌入國家發展體系。
怎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理念要落地,命題終須接住。對此,論壇組委會代表仇浩杰表示,本次論壇是一次將國家命題引入青年實踐路徑的嘗試。“我們希望搭建起青年與國家結構之間的真實接口,以機制化方式促進青年在國家進程中找到落點。”
本次論壇共設“科技創新”“社會熱點”“新文娛消費”三場分論壇,選題緊扣現實痛點與結構難題。青年團隊圍繞人工智能應用、基層服務、新文娛消費轉型等方向,提交了解法、方案,團隊方案覆蓋建模、政策設計與機制構建等多個層面,分別從不同結構角度回應了現實挑戰。每個分論壇均邀請來自一線的投資人組成評委團,重點考察項目能否在真實問題中站得住、落得下,是否具備結構化思維與商業落地的可能。
在總論壇與閉幕式環節,六支晉級團隊圍繞各自項目進行集中展示與答辯,涵蓋軍工級芯片、寵物護理、數據咨詢、法律服務等多個現實議題,體現出青年創業者對結構缺口的敏銳把握與系統回應能力。評審團從社會價值、商業模型、團隊能力到結構創新等多個維度展開評估。
最終,“炎黃國芯”團隊憑借其在信息安全領域的技術深度與應用前景獲得評委團的一致認可,榮獲本屆論壇一等獎;“辰小香”“小鹿光年”團隊獲得二等獎;“第五維度數據”“歐凱愛寵”與“三尺律”團隊獲得三等獎。
總論壇閉幕式現場,評審嘉賓為獲獎團隊頒獎。
此外,閉幕式還設有圓桌討論環節,主題為“青年創業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嘉賓從創投、產業與科研前線出發,圍繞青年創業所需的結構保障與生態協同問題展開討論,碰撞思維火花。
閉幕式圓桌論壇現場,嘉賓圍繞青年創業展開深入討論。
本次論壇不僅是青年創業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探索了青年以結構性方式參與國家發展大局的路徑。從一次展示到一項機制,從個人突圍到結構接入,青年正在用行動回答國家發展的下一道大題。
首屆國家發展青年創業論壇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