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在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新安鎮,有這樣一群民政工作者,時刻待命、溫情守護,用“三句話”作為自己的工作準則,搭建了一座為民服務、紓困解難的連心橋。
“我們是小人物,只是做好該做的事”
粽葉飄香,情暖端午,新安民政工作者忙碌的身影描繪出一幅民生關懷圖景。
佳節將近,新安鎮敬老院內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水果、零食、牛奶、粽子等物資在桌子上擺滿了,供經過的老人們挑選;敬老院食堂內,一桌豐盛的大餐也在等待著老人們的光顧。特困老人朱桂枝已經在這里住了近20年,他夸贊道:“新安敬老院的設施現在全面更新了,我們老人家也有了自己的唱歌室、娛樂室,每逢節日,還有新安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來看望我們、慰問我們。我在這里就像住在家里一樣開心、自在。”
新安敬老院是一所主要以接納特困五保老人為主的敬老院,現在,里面住著50余名特困、孤寡老人。敬老院護工王暉說:“作為護工,我們是小人物,只是做好該做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起把敬老院建設得越來越好,我真的發自內心地高興!”
目光拉遠,上坪村、北郊社區的養老助餐食堂內,熙熙攘攘、人聲鼎沸,老年食客們正享用著補貼后的菜肴,時常也有其他食客走入,原價購買自己喜歡的菜品。政府補貼與社會經營相結合,養老助餐食堂煥發出新的活力,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了美味實惠的菜品。
目光收束,龍鳳村肢體二級殘疾人喻兵(化名)家里的浴室煥然一新。政府免費的無障礙設施改造讓他的生活起居變得更加便捷,新的輪椅、洗浴椅、護理床等殘疾人輔具也一應俱全,摸著新送來的輔具,他咧著嘴高興地說著感謝。
這個端午節,新安鎮民政工作者共發放慰問物資50余份,發放殘疾人輔具80余件,在履職盡責中,他們為許多人帶去了溫暖和希望。
“人民的需要在哪里,我們的服務就要送到哪里”
5月25日,一條醫保系統信息引起了新安鎮民政工作人員的注意——系統顯示,新安鎮下坪村的5歲低保兒童小宣(化名)醫保自付部分達到數萬元。工作人員不禁犯起了嘀咕,這么多醫療費用,為什么卻沒有收到她家的救助申請呢?
原來,小宣罹患白血病,確診后家人便帶她去往市醫院就醫,住院7個月,3天前才剛剛回家。核實信息后,新安鎮民政工作人員立即帶上臨時救助申請表,來到小宣家中,介紹政策、填表、簽字、蓋章……現場幫助小宣媽媽完成了臨時救助申請的全部流程。隨后,工作人員還主動與新安鎮慈善會對接,為小宣爭取社會救助與愛心幫扶。
事實上,這也不是這群民政人第一次憑借各種信息觸角,敏銳地來到需要幫助的群眾身邊,為他們送來黨和政府的關懷。
2024年1月,古城村困境兒童小偉(化名)的遺傳性黑斑息肉綜合征復發,對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猶如晴天霹靂。為緩解經濟壓力,籌措治療費用,小偉的母親發起了水滴籌籌款。在網絡平臺上看到相關信息后,新安鎮民政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與古城村村委會和小偉家人聯系,按照政策為他們申請了2000元的臨時救助,并積極發動社會募捐,為其籌到了1.5萬余元善款。
解了燃眉之急,小偉母親動情地說道,“感謝政策,也多虧了你們這群工作人員細致,我們才沒有錯過政策的申報,不知道怎么感謝你們才好!”新安鎮社會工作者于小惠笑著說,“你們的需要在哪里,我們的服務就要送到哪里。能夠幫到你們,就是我們最大的慰藉。”
“做民政工作,守的就是一顆初心、一顆恒心、一顆善心”
結合鎮情,新安鎮創造性地在每個村、社區設置了一名“民政哨兵”,負責民政政策宣傳、全面摸排、及時上報等各項工作。
這些工作細致入微,且不容有失,他們常常掛在嘴邊一句話,“做民政工作,守的就是一顆初心、一顆恒心、一顆善心”。正是憑著一顆初心,這支由16名“民政哨兵”、21名民政工作者組成的民政工作隊伍,今年開年至今完成了近200次走訪慰問、60余次臨時救助、80余次上門服務;正是憑著一顆恒心,他們不懼嚴寒、不畏酷暑,腳步遍布全鎮各個村組,對每戶低保戶、困難戶的情況都了如指掌、如數家珍;正是憑著一顆善心,他們在每次入戶摸排走訪、每次瀏覽網絡信息時,都隨時關注有沒有需要幫助的群眾,每有發現都立即上報、采取行動。
基層民政工作者直面人民群眾,站在落實政策、扶危濟困的第一線。在這群基層民政人看來,他們所做的民政工作從不只是數據、表格、系統,更是傳遞黨和國家的溫暖,幫助一個個需要幫助的人。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