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專區
您的位置: 長三角>>上海
不追熱點,一年5篇重磅論文,他如何做到?
2025年06月03日09:59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許琦敏
小號 中號 大號
原標題:不追熱點,一年5篇重磅論文,他如何做到? | 扎根上海,從0到1

穩定支持助力挑戰世界級難題

如果統計去年在《細胞》《自然》《科學》(CNS)上高頻發表論文的中國學者,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張余無疑是其中之一——算上獨立研究及相關合作成果,他的實驗室總共在CNS上發表了5篇論文。

在RNA聚合酶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上,張余有著獨到優勢。抓住遺傳中心法則中最重要的蛋白質“分子機器”,他不追熱點,不斷啃下“硬骨頭”,在植物基因轉錄領域開拓了一片新天地,并與國內外多個課題組開展了深度合作。

找到真正的興趣,找到基礎研究的沃土

懷著對21世紀是生命科學世紀的憧憬,高中成績優秀的張余高分考進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周圍同學高手如林,讓來自重慶農村的張余感受到了巨大的學習壓力,但名師如云的復旦生科院滋養著他對科學的好奇心,“這里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天堂”。

本科畢業后,從藥物研發到基礎研究,張余不斷變換著學術方向,探索著自己真正的愛好所在。“我發現自己更喜歡從事基礎研究。”在他心中,理解生命現象的分子機制帶來的滿足感最大,“我的興趣就在于發現未知、創造新知”。

找準了方向,張余遠赴美國羅格斯大學維克斯曼微生物研究所從事基因表達方面的研究。美國導師擅長原創性方法的開發,鼓勵他利用結構生物學方法研究細菌的基因轉錄調控。當時,他所在的研究組是一個交叉學科研究團隊,成員擁有藥物化學、合成生物學、單分子生物物理、微生物遺傳學等多種背景。通過與他們的溝通交流,張余很快融入其中,并通過相互之間的深度合作,回答了細菌RNA聚合酶如何識別啟動子序列這個基礎的科學問題。

這段經歷也促使張余回國建立自己的研究團隊后,將“合作”作為團隊發展的一個關鍵詞

張余(左二)與研究組學生交流科研想法

一次食堂交流,合作“齒輪”開始轉動

2015年回國時,張余決定回上海,加盟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因為上海具有支撐基礎研究的硬實力和軟環境。無論他想把研究往哪個方向上去拓展,總能很方便地找到所需的儀器平臺、找到可以合作的研究組。同時,上海也是生物醫藥的科研和產業聚集地,他的妻子從事腫瘤藥物研發,在張江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更吸引張余的是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的科研小環境。作為中國植物領域基礎研究的一方重鎮,圍繞糧食安全、“雙碳”等國家戰略,這家體量不過千余人的科研機構引進培育了一批各有所長的優秀團隊。

張余(左)指導學生實驗

2021年,張余研究組在《科學》上發表論文,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高等植物第四種RNA聚合酶Pol Ⅳ的奧秘。這一生命科學教科書級的發現,竟發端于食堂里的一次交流。

這種新型RNA聚合酶是植物細胞核特有的兩種“細胞CPU”之一,領域內科學家都想理解它的工作機制。然而,由于其分子量大,細胞內豐度極低,提純該復合物開展結構生物學研究極其困難。

在遍嘗現有方法不得其門之時,張余在食堂午餐時與同事王佳偉研究員閑聊時得知,王佳偉實驗室的技術有可能低成本、高效率地獲得高質量Pol Ⅳ蛋白質樣品。于是,張余派學生去王佳偉實驗室,花了半年時間學習相關技術。又經過三年攻關,在浙江大學同行協助下,他們終于推開了植物細胞世界中RNA合成機制的一扇新大門。

去年2月,張余團隊因解析出葉綠體基因轉錄機器的構造,登上《細胞》雜志封面,成功的關鍵還是在合作。2019年,德國馬普分子植物生態所著名植物學家拉爾夫·博克教授來中心訪問,介紹了利用葉綠體基因組轉化技術的相關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張余得到啟發,迅速找到拉爾夫·博克的中國學生——華中農業大學周菲教授的團隊開展合作,利用該技術克服了葉綠體RNA聚合酶的純化瓶頸,使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

“半穩定+半競爭”最有利于青年科學家成長

“能做出這些成果,得益于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的多學科研究團隊和良好的合作氛圍。”張余由衷感謝這方科研小環境——因為即使有好的思路,也需要兩方、甚至多方實驗室一個個環節去細化、推進,涉及到很多方向的交叉、許多技術的綜合,合作越順暢,越容易取得突破

同時,張余更感謝上海科研的大環境。在美國時,他的博士生導師獲得霍華德休斯研究所(HHMI)資助,每年有百萬美元級的穩定資助。回國后,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也為新的研究組長提供了相當穩定的經費支持和潛心科研的環境,這讓張余得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挑戰世界級難題中。

更讓張余感到幸運的是,2021年他獲得上海市“基礎研究特區”的經費支持。“評審時間最短,申報材料最少,穩定支持最多。”當他說出這一串評價時,嘴角忍不住上揚,眼神也格外光亮。因為,很多科研項目往往要進行到60%以上才能去申請,否則根本無法按照要求完成各項報告和驗收。

明年,首批“特區”支持即將進入驗收期。張余透露,從目前來看,“大家的表現都將非常亮眼”。如今,這一計劃已升級為“基礎研究先行區”,試點面也進一步擴大。

在張余看來,科研經費“一半穩定、一半競爭”最有利于青年科學家的發展,既有適度壓力,又能穩住研究基本盤。他相信,上海的科研環境會給科學家打開更大的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高瑋怡
關鍵詞:

張余,科研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国产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看| 国产ts最新人妖在线| 一级片免费网址| 潦草影视2021手机|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跪着侍候娇吟羞辱鞭打| 成人浮力影院免费看| 亚洲综合15p|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 日本一道在线日本一道高清不卡免费| 华人亚洲欧美精品国产|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XXXXX高潮喷水麻豆|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乱子伦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 97人人添人澡人人爽超碰| 欧美三级手机在线|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eeuss草民免费|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大全1|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 日韩毛片高清在线看| 免费黄色在线网站| 奇米影视777色|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看另类 |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97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观看污网站| 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免费下载视频| 97049.com|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