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友孫梓文送給我一本他的新作《光霧嵐》,讀罷,腦海涌出的是三個詞:有心、用心、舒心。
有心。自然出天姿,天地任自然,但成功往往為有心人而準備。X射線的發現就是典型例子:1895年11月8日,德國沃茲堡大學的實驗室里發生了一個舉世矚目的事件,由于倫琴教授一時疏忽,居然發現了對全世界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的X射線,實則是倫琴教授的有心。光霧山是位于四川巴中的一處5A級風景區和世界地質公園,以其紅葉聞名,號稱亞洲之冠,因其自然風光迎來了眾多海內外游客和天下文人騷客。我多次去過光霧山,20多年前,光霧山還鮮為人知,巴中為宣傳推廣,特邀蔣子龍、舒婷、吳泰昌、陳世旭等知名作家專程到光霧山采風,我應邀陪同,采風結束還專門出版了一本集子《走進光霧山》,我也有一篇小散文收入其中。這之后,巴中為了擦亮“秀美巴中”名片,倡導文藝工作者為“詩意山水·紅色巴中”貢獻更多文藝力量,我也陸續讀到了不少寫光霧山的文藝作品,但給人的感覺還是“霧”——輕飄飄的,沒見其“真貌”,總覺得不夠厚重。梓文用10余年間為一座山專門出版一本厚厚詩集,真還寫出了光霧山的“精氣神”,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究其根源是政府想將光霧山宣傳出去,梓文便有了心,積極響應其號召,努力去觀察、去琢磨、去挖掘、去提煉、去升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自勉聯:“有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第三屆巴中市文聯主席陽云也說:“光霧山,對于梓文來說,就不是一座山,光霧山就是故鄉,就是至親,是他情感的源頭。”只有一種主動相知相融的情不自禁,才有這一深深的情愛。剛拿到書時,一看書名《光霧嵐》,心里想“嵐即是霧,霧也是嵐,怎么取這么個書名?”,現終于明白這是梓文心中的“嵐嵐”,看似隨意,實則有心。
光霧山(圖源:光霧山旅游景區官方網站)
用心。舒婷在《霧中的光霧山》有一段話,我印象特深,雖然已過去20多年,我仍依稀記得,大意是:“那晚,睡鳥在松林深處說夢話,引經據典,用的一定是古漢語;寒溪嶙嶙峋峋淌過枕邊,咯得她輾轉無眠,于是她自省自己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平時讀書也是憑喜歡,東翻翻西瞧瞧,年輕時記性好,若有強攻,還能應付,結果經過時間的篩子抖一抖,粗枝大葉就暴露在上面。”不少寫光霧山的文章為啥經不起時間的篩子抖一抖,我想主要還在于用心用情不夠。梓文詩集《光霧嵐》好評如潮,蔣登科、陽云等一大批知名作家、評論家給予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陽云撰文道:“我讀出他內心無數種情愫的強烈交織狀態:對偉岸的崇敬,父親般的情感揚起,對寬厚的依戀,母親般的情感涌動,對柔情的迷醉,戀人式的情感噴發,對天真稚趣的激賞,孩童式的情感流瀉。詩人把自己融進去了,與山一體,與綠植、鳥鳴共情”。“用心”,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時候,能否做好一件事情,靠的不僅僅是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用心程度。你能否全心投入,能否認準目標,心無旁騖地去努力,這些都是決定你能否成功的關鍵。用心用情很重要,如果我們能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結果一定不會差到那兒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孬死都有幾成”。梓文用10余年間多次深入光霧山,體悟光霧山獨特的風光和氣質,著意進行文學構建、詩意探索,說實話,我讀詩集《光霧嵐》更多的是讀出了作者的“用心”,感受到了那份用心的力量!
光霧山(圖源:光霧山旅游景區官方網站)
舒心。游光霧山是一種享受,讀《光霧嵐》更是一種享受。正如《中國藝術報》總編輯、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副會長康偉評價《光霧嵐》所說:“讀來‘猶之惠風,苒苒在衣’,令人愉悅。”
其一,秀美的自然景色。光霧山位于秦嶺和大巴山的交匯處,方圓3400多平方公里,群山橫蒼蒼,列峰摩天根,奇山出奇景,偉巨而詭秘,特別是那40萬畝的原始森林,綠得波濤洶涌、無邊無際。光霧山自然景色真是美不勝收,有風景名勝專家歸納為:“峰奇、石怪、谷幽、水秀、山綠”,作者在這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比如:《龍潭瀑布》從兩千多米的光霧山巔/攜來云、雨、虹、雪/它們都是水的組成部分/或者光的變形/像一面山在暴走/又像一坡樹在沖刺。堪稱奇跡的《彭家壩》“ 夢境之上,都是云朵”。《焦家河》站在你身旁/我成了天空中九十度的倒影/像過雨一樣有著垂直的偏愛;睡在你身旁/我成了一條流動的魚/與你有著平行的親密。寫自然景色還有很多,《光霧山山月》《韓溪河》《十八月潭》等等。讀《光霧嵐》可謂拿著“山居圖”看美景。
光霧山(圖片來源:巴中新聞網)
其二,獨特的地域風情。巴中地處“大山深處”,光霧山歷史上叫“孤云山”,《蜀中名勝記》:“孤云兩角,去天一握……”,這里最大特色是“原生態”,木壘房、扁桶、石磨、打杵原始古樸;蜜蜂酒、山野菜、酸水豆腐讓人回味無窮,更讓人感動的是民風淳厚,過去“尖尖山、巖對巖,婆娘娃兒穿草鞋,出門一聲山歌子,進門一背塊子柴”“高高的山上沒搞頭,又出野豬又出猴,要想夫妻同床睡,除非包谷收上樓”……就是現在飲食習慣,接待禮儀、民間歌舞、婚俗葬禮以及方言口語都還有獨特的蜀北特色。比如歌舞,從古代巴渝舞到現代的翻山姣子,還有獨有的巴山背二歌;方言口語,后尾習慣加兒、子,什么“面皮兒”“豆芽兒”“兒子、女子、鞋子、襪子”等。詩集《光霧嵐》不惜筆墨書寫這一原生態,地域風情得以充分展現。比如:米倉道在此歇腳/我喝下二兩江口醇/就趕了兩百里水路/大可在此小住/昨夜聽了十首巴山情歌/首首都是高音。還有:背山的哥哥喲/你可以歇歇腳/柿子林里可以說說悄悄話。再比如:更多的販夫民工/馱運鹽和茶葉的馬匹/叮叮當當/唯有道上的幺店子是溫暖的棧房/幺妹的腌菜和白面饅頭/是命里的月亮和星辰/足以抵抗疲累和哀傷。還有《喊山》《蜂蜜酒》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可以說《光霧嵐》山嶺文本的地域表達,向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大巴山風物的大門。
光霧山十景之賈郭叢峰(南江縣委宣傳部 供圖,圖源:四川日報)
其三,悠遠的歷史文化。何為巴中,即川之東,軒轅地,巴之中(巴國的中心),巴子國傳說、秦漢故事、三國文化、紅軍精神在這里傳承綿延,這里文化積累深厚,諸葛亮秣馬牟陽城、張飛扎營落旗山、張魯屯兵漢王臺……南北要道米倉古道以及近、現代慘烈卓絕的戰爭遺跡歷歷可尋。《蜀中名勝記》:“有石刻蕭何月下追韓信,下有韓溪河……”記載,至今留下了“截賢嶺”和流傳不絕的歌謠:“不是韓溪一夜漲,哪得漢家四百年!”詩集《光霧嵐》寫這方面很多,幾乎占到五分之一。比如《兩河口》:你曾是焦家河和韓溪河上把守的重兵/千年之后/你就是盼歸的秋水伊人。李義山走后/你仍在風中獨守/繡樓已空/你仍在浪尖訴說。再如《感靈寺》:你的畫冊里/感靈寺像一部童話閃閃發光/最美的花朵,屬于寺院/最歡喜的佛,安居童心我/只是一瓣散落的閑花/在寺院的泥濘里/打坐、誦經、念佛、被踩踏、誤會、推搡。還有《牟陽故城》《截賢嶺》《皇柏林》《桃園三疊》《鐵爐壩,巴山游擊隊紀念館》等等,歷史的重現,光霧山的厚重更加凸顯。
光霧山風光(圖源:光霧山旅游景區官方網站)
《光霧嵐》吸引我的,還有它的“詩性品格”和文字之美。《光霧嵐》具有的詩情、詩意、詩象、詩味、詩境及其五個方面的有機組合,有力地成就了這部文學作品卓越的詩性品格,使之具有輕盈美、機趣美、意境美、哲理美等美學特征,能夠引發讀者聯想補充,獲得一種創造性的閱讀欣賞體驗,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和啟發。比如《光霧山》一詩中“晨曦歷轉億年,依然是新的/草尖和花上,一顆露珠也是新的”,詩人以獨特的視角詮釋生命與時光。再比如《夜雨寄》“你走后,也把雨帶到了北方/有人說,北方的雨是珍貴和稀有的/只有我知道,那些都是巴山夜雨/它一路跟隨一路向北”,詩人巧妙借用“巴山夜雨”這一傳統意象,寄托對遠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光霧嵐》另一亮點是詩性的語言,梓文對文字非常自如地“調兵遣將”、排列組合,讓讀者在閱讀中感知到漢語之美,聲韻之美、圖案之美與意境之美。比如《風雨慢》的用語:“河水放空/光霧山露出雄壯的臂膀/她要摟住所有的雨水”,短短幾行,既賦情感,又賦力量。再比如《移動》:“風,移動風/移動群山/云霧就這樣被搬走”,寥寥數語便勾勒出自然的動態之美。
總之,《光霧嵐》無疑是一成功之作,作為文友我由衷為他感到欣喜,也對他未來的創作之路滿懷期待。(作者系知名作家,四川省總工會副主席)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