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信貸到數字金融,從田間地頭到智慧農業,農業銀行遼寧省分行不斷深耕“三農”沃土,延伸農村服務渠道,助推數字鄉村建設,支持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上線“大棚寶”智慧農業場景
2025年初以來,農業銀行錦州分行狠抓涉農場景建設工作,深挖區域農業資源,精準對接客戶需求,強化數字科技賦能,持續提升服務“三農”質效。近日,該分行成功為轄內農貸客戶上線全市金融機構首個“大棚寶”智慧農業場景,推動農村金融服務線上化、智能化。
家住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三臺子鎮四方臺村的劉軍經營著3棟香瓜大棚。農業銀行錦州分行客戶經理在為劉軍辦理農戶貸款業務的過程中了解到,為了能夠實時掌握棚內的溫濕度情況,部分大棚種植戶經常往返于住處與大棚之間,不僅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難以保證數據監測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了解到該情況后,農業銀行錦州分行第一時間向客戶推薦了“大棚寶”智慧場景產品。農戶可在“農銀惠農云”小程序實時查看棚內溫濕度數據、農作物長勢等情況,有效提高了大棚管理的精細度、精準度,實現產量、質量“雙豐收”。與此同時,該分行客戶經理可通過微信小程序實時查看棚內情況,掌握農戶種植信息,進一步提升了貸后管理精細化水平。
信用村場景助力鄉村治理線上化
農業銀行鐵嶺分行以信用村、信用戶建設為載體,打造“黨建+金融+科技”服務模式,助力提升鄉村治理智慧化、線上化水平。
信用村、信用戶建設是農業銀行鐵嶺分行近期推廣的一項重點工作。借助農業銀行數字鄉村平臺上線信用村場景,該分行能夠及時采集錄入信用村黨建、產業、人口等方面的信息,推動數據歸集運用和更新完善,通過數據增強鄉村治理能力,促進數字鄉村建設。“以前,村里的數據大都停留在紙面上甚至口頭上,有時存在更新不及時、管理不方便等情況。通過上線信用村場景,村‘兩委’工作人員可通過登錄農業銀行數字鄉村平臺,實時錄入村基本信息、村集體信息,建立信用村綜合信息檔案。”農業銀行昌圖縣支行客戶經理馬大偉介紹。“不僅如此,信用村場景還能幫助我們查看和農業銀行的合作情況,了解惠農政策、產品信息,實實在在搭建了一條和銀行合作的橋梁,咱隨時點開網頁就能‘心中有數’。”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三江口鎮大王村的“金融村民委員會主任”李廣補充道。
據了解,農業銀行鐵嶺分行共在全轄評定184個信用村,通過推動金融和農村基層工作深度融合,將黨政部門、村集體、農民群眾與金融機構聯系起來,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的數字化水平。
“三農金融講堂”進村屯
“今天來這里主要是為了跟大家嘮嘮怎么保護好咱自己的錢,還有如果需要貸款了怎么辦。”在“三農金融講堂”現場,農業銀行法庫縣支行客戶經理面對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大孤家子鎮牛其堡子村的村民侃侃而談。這樣的講堂,農業銀行沈陽分行今年已開展了248次。
2025年初以來,農業銀行沈陽分行組織客戶經理團隊深入鄉鎮村屯開展“三農金融講堂”,將金融知識和“三農”政策送到村口,手把手指導農戶操作掌銀、微銀行等,幫助農戶辦理業務“不求人”。同時,該分行上線“線上三農金融講堂”,面向農戶客群提供農戶貸款產品政策、辦貸流程及相關金融、法律知識等信息,講解反洗錢、反詐防詐、反非法集資等金融知識以及消保知識等系列知識。“三農金融講堂”有農業銀行精心制作的反詐、貸款、消保等系列視頻課程,農戶可按需、隨時學習想要的金融知識,以更便捷的數字金融服務消除金融服務“盲點”和“隔閡”,讓金融服務觸手可及。
近年來,農業銀行遼寧省分行聚焦服務鄉村振興主責主業,緊密對接農戶金融需求,不斷提高農戶貸款額度,優化信貸系統參數,簡化建檔放貸流程和智能化作業模式,信用貸款增量占比超90%,辦貸效率和服務體驗得到顯著提升。該分行進一步完善服務網絡,在所有鄉鎮網點全部配備農戶貸款客戶經理,在所有行政村張貼產品信息和客戶經理信息,打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
此外,農業銀行遼寧省分行持續完善線上金融服務體系,將金融知識送到平臺“云端”和農戶“指尖”。該分行以惠農通服務點為支撐,上線微信小程序,不斷擴大鄉村金融服務覆蓋面;幫助農戶添加客戶經理企業微信,實現客戶服務實時在線、線上一對一對接;上線信用村場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機制,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夯實筑牢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提升農村社會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