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要
在不愿擔責的表現中,有一種是習慣性“請領導拍板”,凡事總希望領導去畫句號,層級越高越好。把請領導拍板、問領導意見當作一把萬能鑰匙,這就是一種懶政。
在一些地方、單位中,存在一種現象:某項工作層層分解,經過一個個部門、干部之手,卻很難在某一個環節畫上句號。
有的部門或人員總是習慣性問一句“領導是什么意見”,本該盡快完成的工作,轉了幾圈,還是轉到單位主要領導那里,美其名曰“請領導拍板”。
層層兜轉,層層卸責,辦事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因此陡增。如此繁瑣的推進過程,踢皮球式、擊鼓傳花式的做法,造成行政效能低下,給辦事群眾、對接單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曾有基層同志抱怨,一件專業領域的常規事情,經歷四五個負責人之手,最后還是轉到了一把手那里,工作是完結了,事情也耽誤不少。
為何工作兜一圈,難以畫句號?因為畫句號意味著要對某項工作擔責。有的工作可能涉及多部門協同,本應是同向發力,如果經手的人都是一副“不該我負責”的心態,就會變成層層轉手。有的工作可能并不復雜,但推進中如果缺乏履職擔當,那么即使是職責范圍內可以解決的事,也很可能推諉、拖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愿擔責的表現中,有一種是習慣性“請領導拍板”,凡事總希望領導去畫句號,層級越高越好。對超出職責權限范圍的事,對關系全局、影響全局的事,及時向上請示匯報,征求領導意見,本是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但是,如果不分大事小事,不管是不是分內之事、職責之事,把請領導拍板、問領導意見當作一把萬能鑰匙,這就是一種懶政,是把自己該負的責任推出去,該挑的擔子卸下來。
遇事怕麻煩,遇難繞道走,能少管就少管、能少干就少干,免得多做多錯,這對不起肩負的職責。抓落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夯實責任鏈條,做到履職盡責,失責必追。激發擔當意識,正是要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以實干為榮,不為困難找借口,只為干事想辦法。
一方面,我們常講激勵干部敢于擔當、積極作為,敢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這是很有必要的。沒有這一條作保障,做事的人就會彷徨無助。上面不放手,下面怎么入手?做這不對、做那不對,怎么干才對?結果就是只能條件反射般地、機械地事必躬“請”了。
另一方面,做事的人得有寬肩膀、硬肩膀,出以公心,遇事別往后躲。事情要怎么辦、辦成什么樣,該在自己這里有效辦結的,那就辦好,別又無謂地增加流程。一切細微之事都得要上級或領導表態,這看起來是講程序、守規矩,實際上是敷衍塞責、推責卸責。
有些工作真的沒有必要兜來兜去、轉來轉去。你轉我也轉,時間轉耽誤了,人也轉疲憊了,效率也轉低了。該畫句號時不畫逗號,我們需要這樣的擔當觀。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