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位“高考288分的考生”沖上熱搜。圖/社交平臺截圖
隨著各地高考成績公布,不少網友在網上曬出查分視頻。一位高考288分的考生意外沖上熱搜。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6月25日,有網友發布視頻,女兒高考查分,考了288分,獲得全家歡呼。這位網友表示,“不怕你們笑話,這是我們考得最好的一次。”她還表示,大家都“望子成龍”,但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不擅長,也沒必要去強求。
也是在這兩天,一段大車司機在路上安慰高考失利兒子的視頻同樣獲得了不少網友的關注。視頻中,司機的兒子表示,差十幾分無緣心儀學校。隨后這位父親說:“不管選啥學校,爸供你就行了”“看看前方,不都是路嗎”。
高考作為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節點,牽動著無數家長和學生的心。查分時,希望孩子能夠拿到理想成績、獲得前往“夢中情校”的通行證,幾乎是每個家庭的共同愿望。正因如此,“滿屏高分”的查分名場面往往能夠獲得更多關注,贏得無數點贊和艷羨。
但是現實中,并非人人都是學霸,考場發揮也會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最終能夠摘取高分的畢竟只是少數。對大多數平凡學生而言,雖然努力了仍然成績普通、因為發揮失常或幾分之差與理想院校擦肩而過,恐怕才是更加真實的查分“畫風”。
普通學子查分后坦然接納結果,消化失落、遺憾等復雜情緒的過程,他們與家人的互動和應對理念同樣值得關注。而在兩條短視頻的評論區,不少網友都對幾位家長的做法表示認同。
面對較低的考分,如果家長看到成績后一味表達嫌棄、傳遞壓力,恐怕只會給孩子帶來緊張的家庭氛圍,進而導致其滋生自卑、焦慮等負面心理。而樂觀接受客觀結果,拒絕將分數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不拿孩子的短處與他人長處作比較,則是值得借鑒的一種教育思維。
正所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對大多數普通學子而言,后悔當初沒有多學一些、遺憾因粗心等原因丟掉分數等,都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對此,學校和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學生科學應對情緒、調整心態,學會以更加積極、更為長遠的視角看待問題。
像那位司機爸爸的表達之所以引人注目,也正是因為他以一種極為樸實的方式,表達了家人的無條件包容與支持,激勵孩子要勇敢地向前看。
正如曾經的“名校落榜生”、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近日發文所說的,“現實里,大多數同學沒有那么幸運,能直接進入自己理想的學校和專業”“這其實完全不是大問題,非常常見和正常。請不要放棄努力尋找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尋找新的方向,并請一定努力去實踐”。
的確,高考雖然重要,但它畢竟只是漫長人生旅程中的階段性小結。孩子在家長心中的“分量”,也不該因為一紙成績而有所改變。坦然接受也許并不盡如人意的結果,以樂觀務實積極的態度錨定新的未來方向,是每一位平凡學子和家長都要面臨的成長必修課。
高考敘事本來就該是多元的,在“滿屏高分”的查分場面之外,“看見”更多普通孩子或欣慰或遺憾的高考故事和應對姿態,也許具有更加普遍的參考價值。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