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句“工作壓力再大,學習再忙,都要好好吃飯”,讓一名高校食堂阿姨紅遍全網。
???????6月20日,在延邊大學2025屆畢業典禮上,學校后勤保障處飲食服務中心職工代表劉曉梅受邀登臺。臨別之際,她操著一口親切的東北口音,像面對自家孩子一般囑咐同學們:“別嫌阿姨啰唆,真的是有太多的放心不下。外賣雖然方便,總不如自己做的營養健康,熬夜加班的時候,別總拿泡面湊合。難過委屈了,千萬別一個人扛著……”說到動情之處,劉曉梅幾度哽咽,臺下不少畢業生也聽得紅了眼眶。
不僅如此,這份牽掛還借著互聯網感動了萬千網友,延邊大學短視頻賬號發布的相關視頻單條點贊量超過113萬。6月24日,劉曉梅本人特意發布視頻,一方面提醒大家警惕網絡上的冒充賬號,另一方面希望把更多關注度留給畢業的孩子們,多給他們一些包容和機會。
過去這一周,眾多媒體在跟進報道的同時,也紛紛發文探討:食堂阿姨的走紅,給我們哪些思考?
仔細品讀劉曉梅的寄語,最大的魅力可以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樸實和真誠。她全程脫稿,沒有“高大上”的語言,都是“接地氣”的家常話,親切得就如同在食堂窗口和同學們說話。她甚至清楚記得,畢業生們第一次走進食堂時,請求阿姨“多來點米飯”;記得深夜為考研學子加菜時,他們疲憊但堅定的目光……澎湃新聞在《食堂阿姨叮嚀“好好吃飯”,何以溫暖人心》中分析道:“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質樸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坐在臺下的畢業生們,即將告別青青校園,踏上人生的新征程,一句‘好好吃飯’足以慰藉他們此刻百感交集的內心。”
當然,食堂阿姨能夠從“灶臺”走上“講臺”,也離不開學校的支持,這也彰顯著延邊大學在畢業典禮安排設計上的巧思。光明日報在《畢業典禮上,食堂阿姨的叮囑為何讓人感動》中,不僅為劉阿姨質樸、真誠的發言叫好,也為延邊大學的“格局”點贊。文章特別強調,畢業典禮要有鄭重的“儀式感”,但也不能缺少對于學校后勤工作人員等普通勞動者的尊重,因為一所大學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她們的勞動和奉獻。“這也是在提醒所有畢業生,今后不管身處什么樣的工作崗位,都應該尊重每一位勞動者,尊重勞動的價值。”
順著這一角度思考下去,食堂阿姨走上畢業典禮,為熟悉的孩子們送行,又何嘗不是堂生動鮮活的“最后一課”呢?正如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視頻研究中心公眾號“知著網”在《食堂阿姨畢業演講:煙火微光中,亦有育人星河》中所寫:“這場‘登臺’,完成了后勤工作人員從‘服務者’到‘育人者’的身份重構,撼動了關于‘育人’與‘價值’的固有認知。”在當下這個時代,教育不只是在教室、課堂和講臺上,其最緊迫的任務是重建學生對生命的關懷能力。像食堂阿姨這樣普通的勞動者,她們以平凡的身姿、無聲的陪伴,實踐著樸素的教育,同樣也在身體力行地參與著“育人”這一偉大工程。
我們欣喜地看到,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以往總是站在背后的平凡崗位勞動者,正在走上畢業典禮的臺前,甚至站在聚光燈下的C位。比如,華中農業大學2021年畢業典禮上,食堂餐飲服務員李倩受邀發言;東南大學2025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畢業生代表向學校后勤服務人員獻花。同樣在6月20日,西南政法大學校長林維在畢業典禮上的一段話也在網絡刷屏:東苑的瞿燕宿管阿姨要求你們進入社會記得要早點回家;北食堂的劉騰容阿姨希望你們記得按時吃飯,別老點外賣湊合;校園小巴的陳大國司機告誡大家,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系好安全帶,穩穩當當、踏實做人……
中工網在《平凡勞動者頻頻亮相畢業典禮昭示了什么?》中指出,“此舉讓勞動的價值在更廣泛的教育場景中被看見、被重視,宣揚了‘職業沒有高低貴賤,每一份職業都能出彩’的理念,以及‘重學歷而不唯學歷’的價值取向。對每一份平凡付出的尊重與禮遇,有助于學子們更好地領悟‘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內涵,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同時,文章還倡議,在這種儀式感和情緒價值之外,整個社會也應該建立長效機制,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讓畢業典禮上的“勞動者說”變成全社會的一道風景。
據媒體報道,畢業典禮結束后,劉曉梅又回到了自己在學校食堂的檔口。面對“潑天流量”,她反復強調:“我只是普通職工,現在所有工作和往常一樣,就是讓孩子們在延邊大學吃好吃飽。”
希望今年即將走出校園的畢業生們,不僅能將劉阿姨那句“好好吃飯”放入行囊,更能像她一樣,在各自的平凡崗位上,守護好內心的爐火,散發出溫暖的光亮。
劉曉梅,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