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近日,“晚晚直播賣卷發棒翻車”登上熱搜榜,引發網友廣泛討論。這場本意為帶貨的直播,因假發試用失敗、產品效果翻車而變成“翻車事故現場”,不僅令“網紅鼻祖”晚晚口碑受損,也再度暴露出當前直播帶貨亂象中的諸多問題。
在這場直播中,晚晚因事先已做好發型,選擇以假發代替親自試用卷發棒。令人尷尬的是,產品在假發上的效果為“卷一秒回直”,完全無法呈現應有的產品功能。
晚晚直播視頻截圖。
面對尷尬場面,晚晚坦言“這個假發真的不行……我們事先沒有試”,一番“坦誠”發言反倒坐實了其團隊未做功課、帶貨流程不嚴謹的事實。
更令人唏噓的是,面對網友質疑,商家迅速與其“劃清界限”,稱系主播個人行為,顯然試圖止損,卻也暴露出合作前缺乏明確約定與風控機制的問題。
商家回應網友質詢。
“人設”、“信任”是網紅帶貨的基石,尤其是以“生活方式博主”起家的晚晚,其帶貨行為一度被外界看作是“審美和生活品質”的延伸。
然而此次直播卻讓人看到了其帶貨內容與真實體驗之間的斷裂。在直播電商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消費者越來越不買“臉”更買“真”,一旦信任崩塌,再高冷的人設也可能“一夜歸零”。
實際上,晚晚的失誤并非個案。此前,網紅帶貨“翻車”事件屢見不鮮:產品質量不過關、虛假宣傳、售后無保障……直播間里光鮮亮麗的濾鏡背后,問題頻發,已引起平臺與監管部門的重視。
作為帶貨主體的主播,不僅要有影響力,更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特別是在產品試用環節,更應以“用戶體驗”為底線,避免“擺拍式試用”誤導消費者。反觀一些頭部主播的成功之道,無不是建立在嚴格選品、親自試用、專業講解的基礎上。
晚晚的卷發棒卷不卷假發或許不是最重要的,但它卷出了一個真問題:帶貨不是“賣臉”,更是“賣責”,唯有專業、真實、負責,才是這個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每一次“翻車事件”都應成為行業自我凈化的契機。唯有主播回歸專業本位、商家堅守質量底線、平臺履行監管責任,才能讓直播經濟行穩致遠。畢竟,假發可以一秒變直,但消費者的信任一旦“變直”,可能就再也卷不回來了。
晚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