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的真實性和深度
需要來自不同背景和視角的反饋。
俄國作家果戈里出生于一個地主莊園,但他從未成為農奴主,成年后便自行謀生,起初擔任教師,后來以文學創作為職業。
果戈里對作品真實性極為重視,不僅常實地考察,還頻繁向人求教。他寫信給母親提出具體問題:描繪鄉村教堂中教職人員的全套服裝,列舉鄉村姑娘連衣裙上各部分的名稱……
他還向母親打聽幾種紙牌的打法,分幾步打,有哪些技巧。“風俗、習慣和傳統,流傳的民間故事和笑話,凡是您或您身邊人知道的,請務必一一寫給我。”這些素材后來都被他寫進了被譽為“俄國文學瑰寶”的《死魂靈》中。
除了向親人求教,果戈里還向讀者求教。在《死魂靈》的自序中,他寫道:“親愛的讀者們,不論您的社會地位如何,只要您能夠閱讀,并翻閱到我這本書,請您務必伸出援手。”他坦承書中許多描述并不完全真實準確,與俄國的實際情況有出入,“懇請你們幫我進行修改”。
果戈里希望,讀者在閱讀他的書時,如聯想到自己的經歷,或與書中情節相似、相反的故事,都寫信與他分享,這樣不僅能更正書中的錯誤,還能收集到讀者們珍貴的生活素材。
當然,果戈里求教的對象中也少不了朋友。在撰寫《死魂靈》時,一個朋友提出了建議,他非常高興,說“你指出的地方正是我想修改的,但我沒有確切的把握,現在我不用懷疑了”。
果戈里總會對作品做多次修改。他曾說,這和畫家給畫作增添最后幾筆沒什么區別,刪一個字,改一個字,調一個字,一切都變樣了,等每一章都經過這樣的潤色,就可以出版了。
個人的經歷和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果戈里深知,文學作品的真實性和深度往往需要來自不同背景和視角的反饋。因此,他主動向人求教。這不僅使他的作品更貼近現實,也豐富了他的創作靈感,才能寫出觸動人心的作品。
監制:張 勉
編審:尹 潔
編輯:徐力婧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果戈,求教,作品,俄國,讀者,修改,戈里,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