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黨“美國黨”,引發國際輿論關注。根據馬斯克闡述的具體目標,“美國黨”將參與美國明年的中期選舉,力爭拿下參眾兩院的少數議席。美國長期以來由民主黨和共和黨交替執政,是“傳統兩黨制國家”。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不存在第三黨派。1831年,美國政治舞臺上出現了反共濟黨,它被認為是美國史上最早的第三黨。此后,美國政壇陸續出現其他的第三黨挑戰兩黨制。盡管這些政黨從未入主白宮,但它們都對美國政黨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反共濟黨開全國大會提名總統候選人
18世紀,共濟會已經成為西方白人精英的社交俱樂部。隨著共濟會影響力擴大,19世紀,很多美國人認為,加入共濟會對從政很有幫助。然而共濟會內部的運行模式基本不公開,充滿神秘色彩,甚至有人猜測,共濟會精英團體在秘密控制美國政府。
1826年,一位名叫威廉·摩根的石匠聲稱要發表一篇揭開共濟會秘密的文章。隨后他在那一年就“失蹤”了,有傳言稱此事與共濟會有關,目的是防止他發表揭秘文章。這刺激了反共濟會人士的情緒,一時間,“反共濟熱”席卷美國。1828年前后,紐約的一群反共濟會人士創建了一個新政黨——反共濟黨。該黨吸納了許多成員,其中的很多人后來成為著名政治家,如擔任亞伯拉罕·林肯政府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1850年成為美國總統的米勒德·菲爾莫爾。
1831年,反共濟黨舉行第一次全國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選出威廉·沃特參加1832年的總統選舉,與尋求連任的民主黨人安德魯·杰克遜和國家共和黨人亨利·克萊競爭,沃特獲得了佛蒙特州8%的普選票和7張選舉人票,但最終杰克遜獲得54.2%的選票當選總統。
反共濟黨存續時間并不長——只有約十年,但對美國政壇產生了諸多影響。它推動了當時美國社會的反共濟會情緒,1828年,時任美國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競選連任時宣稱:“我不是、從來不是、也永遠不會是共濟會會員?!?/p>
反共濟黨還是第一個舉行全國性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的政黨,這種召開全國大會提名總統候選人的做法很快被其他政黨采納。19世紀30年代,反共濟黨的大多數人都轉到了輝格黨,到19世紀30年代末,反共濟黨基本消失。
人民黨被迅速同化
在反共濟黨之后,美國還出現了很多第三黨,如一無所知黨、人民黨等。一無所知黨成立于1843年,以“維護美國不受外來移民破壞”為己任。其活動形式秘密,外人問起時該黨派人士總回答“我一無所知”,并因此得名。一無所知黨在1854年選舉中贏得了眾議院234個席位中的52個,包括眾議院議長的職位。到19世紀50年代末,一無所知黨基本銷聲匿跡。
19世紀40年代隨著奴隸制問題日益嚴峻,自由土壤黨應運而生。該黨1848年成立,其口號十分明確:“土地自由、勞動自由、言論自由、人民自由。”盡管看其名稱,這個黨派似乎是在強調土地權利,但這個政黨的主要訴求是阻止奴隸制向當時美國還未開墾的新土地擴張。自由土壤黨一度作為第三黨參加了1848年和1852年的總統大選,但沒有形成大的政治氣候,最后在1854年解散。
人民黨成立于1891年,它反對銀行業和鐵路業巨頭壟斷,承諾進行土地和勞工改革。在1892年選舉中,人民黨吸引了超過100萬張選票,當時的人民黨第一位總統候選人詹姆斯·B·韋弗從西部6個州獲得了22張選舉人票,民主、共和兩黨面臨空前尖銳的挑戰,甚至有說法稱“在整個西部已不復存在任何可靠的共和黨州了”。1896年,該黨與民主黨聯手,提名了相同的總統候選人——民主黨人威廉·詹寧斯·布萊恩,但布萊恩未能擊敗共和黨人威廉·麥金利,這標志著人民黨的衰落。
此后,部分民主黨人采取同化策略,借用人民黨的口號和綱領,最終導致人民黨被吸收。因此有分析稱,這顯示出美國政黨發展歷史中的一個現象——第三黨的主張被兩大黨采納成為主流后,第三黨將被迅速同化,其存在價值也隨之消失。所以當時就有人總結稱,“美國沒有第三黨存在的余地”。
改革黨由億萬富翁創立
絕大多數第三黨在美國歷史上“來去匆匆”,當代第三黨主要有獨立黨、改革黨、綠黨等。
美國獨立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該黨于1967年成立,其初衷是助攻時任亞拉巴馬州州長喬治·華萊士參加1968年的總統競選。華萊士是一位保守的民主黨人,他主張“州權”、堅持種族隔離,與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F·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F·肯尼迪是死敵。羅伯特·F·肯尼迪是一名自由派民主黨人,他也在1968年競選總統,在贏得加利福尼亞州初選的當晚在洛杉磯被暗殺。華萊士最終的競爭對手是共和黨人理查德·尼克松和民主黨人休伯特·漢弗萊,華萊士最終贏得了13.5%的選票,不敵尼克松的43.4%。
與獨立黨一樣,改革黨最初也是個人沖擊總統寶座的工具。1992年,得克薩斯州億萬富翁羅斯·佩羅作為獨立候選人競選總統,他獲得了近19%的選票,競爭對手民主黨人克林頓、共和黨人布什分別獲得了43%和37%的選票。一些人認為,佩羅從共和黨人那里分得的選票比民主黨人多,破壞了布什的連任。1995年,佩羅成立改革黨,1996年再戰總統選舉,但同樣無緣總統寶座。21世紀,改革黨的影響力逐漸消失。(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張紅菊)
美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