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術家回信強調:“新征程上,希望你們繼續在崇德尚藝上作表率,帶動廣大電影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創作更多謳歌時代精神、抒發人民心聲的精品佳作,為繁榮發展文藝事業、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新貢獻。”
一封回信,飽含對8位電影老藝術家的溫情關懷,提出對電影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一部部經典影片、一個個銀幕形象,老藝術家們將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中國電影,青絲變白發,初心不改。日前,本報記者走近這些老藝術家,感受他們懷著對黨和人民的熱愛、對藝術理想的堅守,反映人民心聲的藝術人生,感受他們堅定理想信念、扎根生活沃土,為中國電影事業默默堅守和奉獻。
《白毛女》劇照
今年97歲的田華,仍清晰地記得當年她出演的電影《白毛女》中的經典臺詞。田華參演過40余部作品,每次機會都倍加珍惜,每個形象都反復打磨,曾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金雞百花獎表演“終身成就獎”等榮譽。
2021年,田華作為軍隊英模代表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為展現最飽滿的精神狀態,93歲高齡的她對著鏡子反復練習敬禮。“人可以老去,但藝術永遠長青。既演好‘黨的女兒’角色,又永葆‘黨的女兒’本色,是我不懈的人生追求。”她說。
“我們要用膠片,把對黨和人民的熱愛種進大家的心里。”電影藝術家、著名導演肖桂云說。
從慶祝新中國成立30周年拍攝《包公賠情》、40周年拍攝《開國大典》,到后來的《世紀之夢》和《星海》,肖桂云和李前寬這對伉儷拍攝過許多重大歷史題材電影,甚至他們結婚的日子也定在國慶節當天,“我們一生的創作,都離不開對國家的深厚感情。”肖桂云說。
“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我們的根基是人民,我們也是為人民服務。從人民當中來,再回到人民當中去。”電影藝術家、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陳道明說。
《董存瑞》劇照
今年是張良投身電影事業的第70年。1955年,張良因飾演“董存瑞”登上銀屏,他塑造的經典英雄形象“董存瑞”,鼓舞了幾代中國人的頑強斗志。
回想起當年扮演“董存瑞”的經歷,張良仍難掩激動。15歲參軍,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解放戰爭、投身于抗美援朝,張良的人生軌跡與董存瑞的成長經歷有相似之處。
電影《董存瑞》上映后,好評如潮。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喊出“為了新中國,前進!”的片段,讓眾多觀眾感動落淚。
老藝術家王心剛的電影生涯也從長春電影制片廠起步。上世紀50年代,王心剛主演的電影《寂靜的山林》上映,他扮演的“馮廣發”,以智謀為劍、以忠誠為盾,鼓舞人們戰斗不止。《寂靜的山林》《永不消逝的電波》……王心剛參演多部經典影片,塑造過數個栩栩如生的銀屏形象,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等稱號。
在崇德尚藝上作表率,張良、王心剛等一批電影老藝術家與中國電影發展同行,始終堅持貼近生活、貼近人民,以電影佳作回饋群眾、謳歌時代。
擇一業,謀一事,終一生。如今,老藝術家們仍在傳幫帶上發力,向年輕一代傳授經驗。“要堅定崇德尚藝的追求,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張良說。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今年91歲的電影表演藝術家陶玉玲摩挲著電影《柳堡的故事》劇照,輕聲哼唱著電影插曲《九九艷陽天》。
“影片的影響力和生命力要從生活出發,精品佳作必須扎根生活沃土。”陶玉玲回憶起拍攝《柳堡的故事》時的細節,“我、導演、攝影首先要深入鄉村、體驗生活,吃住都在老鄉家里面,與老鄉一起劃船、種麥子,這樣才能把最真實的角色呈現在熒幕上。”
“《人到中年》的創作讓我記憶猶新。”潘虹說,陸文婷這一角色講述的不單單是一個醫生的故事,更是當時時代背景下幾代知識分子的縮影。這更需要創作者將生活凝練和升華。“觀眾的評價讓我特別滿足,說我不像是演員在演醫生,而是像真的醫生。”潘虹說,演員要靠扎根生活的積累充實角色,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
《平原游擊隊》劇照
從影54年的宋曉英對“扎根生活沃土”這句話感觸最深。她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平原游擊隊》,在片中飾演婦救會主任翠屏。為演好這個角色,宋曉英去到河北冉莊,到真正的地道里體驗生活。“作為演員,只有真正地扎根生活沃土,才能真正演好角色。”宋曉英說。
藝術作品是文藝工作者留下的寶貴財富,泛黃的膠片凝固了時光,矢志奮斗的精神卻代代傳承。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創作,一代代中國電影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精神力量,為繁榮發展文藝事業、建設文化強國貢獻著力量!
總策劃:汪志球 張彥春
文字:汪志球 劉陽 孟海鷹 劉以晴 鄭智文 門杰偉 任姍姍
視頻策劃:孟海鷹 劉陽 劉涓溪 鄭智文
視頻制作:石天蛟
素材支持:長影集團
出品:人民日報社吉林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