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新疆阿克蘇庫車市人民文創西部研究中心絲路友好使者驛站內樂聲悠揚,國樂大師方錦龍親傳弟子攜五弦琵琶在一旁耐心指導,至此"方錦龍龜茲五弦琵琶傳習館國風少年精進營"正式拉開序幕。這不僅標志著失傳千年的龜茲古樂在發源地重煥生機,更通過中華最為傳統的師徒傳承模式,為龜茲音樂文化注入當代的活力。
西域樂都:龜茲五弦琵琶的文明坐標
庫車,古稱龜茲,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西域樂都",其音樂文化曾深刻影響中原乃至東亞。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盛贊龜茲"管弦伎樂,特善諸國",而克孜爾石窟第8窟壁畫中的"伎樂飛天"形象,更印證了五弦琵琶在這片土地上的盛行。日本奈良正倉院珍藏的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公元8世紀),正是經由龜茲樂工改良后傳入中原的文化瑰寶,與庫車出土的文物一脈相承。近年來新疆考古發現表明,龜茲不僅是傳播樞紐,更可能是創新中心。正如音樂學者谷苞所言:"龜茲樂工對琵琶的改造,使其從胡器升華為承載中華文明的藝術載體。"
薪火相傳:從復原古器到培育新苗
"這不是簡單的教學,是文明的接力。"方錦龍作為當代龜茲五弦琵琶傳承人重振西域樂都的倡導者,他自1985年在日本目睹唐代五弦琵琶真容后,歷時四年復原樂器形制,填補了中國音樂史上的空白。此次派親傳弟子駐庫車教學,正是其"讓樂器活起來"理念的延伸。
精進班二十多名學員是從百余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最小年齡僅8歲。教學內容沿襲方錦龍老師獨創的《方式方法琵琶教學》進行琵琶技法訓練,方錦龍弟子在接受采訪時特別提到:"我們不僅教演奏技巧,更要讓孩子們知道,每一根琴弦都連著千年文明。"
弦歌不輟: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
今年五月份“方錦龍龜茲國樂名家工作室”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寧波援疆指揮部的大力推動下在庫車的落地,標志著庫車從文化遺產的歷史發源地向創新活化的現代藝術中心的轉型。未來規劃將在本地培養一批五弦琵琶少年傳承人,為五弦琵琶藝術積蓄人才。創作一批以龜茲文化為主題的音樂作品,最終實現庫車成為國際琵琶及音樂的交流中心的目標,重振龜茲自古以來的“西域樂都”稱號。
少年們的練琴聲宛轉悠揚,這穿越千年的和弦,正譜寫著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新篇章——在這片曾見證無數文明交匯的土地上,古老的五弦琵琶正以青春的姿態,奏響"一帶一路"的文化新聲。
方錦龍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