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紀念碑正面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毛澤東主席題寫。
紀念偉大的勝利,不應忘掉偉大的犧牲。14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裝備、保障、訓練遠不如日軍的情況下奮勇殺敵,哪怕付出比敵軍更大的犧牲也在所不惜,譜寫了感天動地的雄壯史詩。
94年前的9月18日,日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東北各階層群眾和東北軍部分官兵揭竿而起,組成東北抗日義勇軍,奮起抗擊侵略者。
1933年之后,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活動陷入低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游擊隊、東北抗日人民革命軍和東北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戰的主體。
黨創建最早、堅持抗日時間最長、條件最為艱苦——這三個“最”,形容的正是東北抗日武裝,特別是東北抗日聯軍(以下簡稱東北抗聯)。
由于敵人“堅壁清野”,部隊經常連續數月吃不到一顆糧食。哈氣成冰的酷寒里,躲在山里的戰士連火都不敢生。就是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中,東北抗聯的將士們不斷超越人類的極限,與數十萬敵人進行殊死搏斗。
“奪回來新失的我祖國,解放那牛馬亡國奴生活。”這是楊靖宇親自寫下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他犧牲時35歲,敵人解剖了他的尸體,發現胃里只有草根、樹皮和棉絮。
趙尚志指揮了攻打五常堡等著名戰斗,被日軍懸賞萬元通緝。他犧牲時34歲,頭顱被敵人割走請賞,遺體則被丟進松花江的冰窟之中。
陳翰章敢于同侵略者正面交鋒,被民眾譽為“鏡泊英雄”。他犧牲時27歲,敵人亂刀劃花他的臉,割斷他的舌頭,又剜去他的雙眼。
“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以冷云為首的8名女官兵留下最后遺言,毅然跳進了冰冷刺骨的滾滾江水。
…………
據不完全統計,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東北抗聯滅敵18萬多人,有力支持和配合了關內抗戰。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發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提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全民族抗戰開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抱著“不把日本強盜趕出中國,不把漢奸完全肅清,誓不回家”的決心開往前線,與侵略者展開殊死決戰。
八路軍營長趙崇德,創造“步兵打飛機”的經典戰例,率部夜襲陽明堡機場時,為掩護部隊撤退犧牲。
東江縱隊第3大隊中隊長陳廷禹,出生于泰國,15歲時毅然回國投身抗戰,攻打敵偽據點時頭部中彈犧牲,年僅21歲。
新四軍劉老莊連,面對20倍于己的日軍,在百米長的交通溝里頑強阻擊12個小時,最終,82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
從1938年至1945年,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共殲滅日軍52.7萬余人,幾乎殲滅全部偽軍(118.7萬余人)。
他們抗擊和牽制了超過50%的侵華日軍(不包括東北)。最高年份是1941年,日軍實施敵后作戰調整,在相關地區投入了75%的兵力;最低年份為1940年和1943年,均為58%。
14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61萬余指戰員傷亡。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傷亡、被俘和失蹤58.4萬余人。東北抗聯在鼎盛時期發展到3萬余人,到1940年底總共不足2000人。
烈士中包括一批杰出將領。據犧牲(含病故)人數的不完全統計,八路軍、新四軍的旅以上干部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東北抗聯及其前身部隊的師以上干部至少270人,如左權、彭雪楓、楊靖宇等。此犧牲人數與國民黨軍陣亡少將以上高級將領大體相當。
必須說明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編制上受到國民政府的限制。舉例而言,一位營長到抗戰中后期所統轄的部隊,已發展為一個師甚至半個軍,但軍銜并未提高。有些人犧牲后,也沒有恢復或追授應有的將領身份。考慮到這一情況,共產黨高級將領的犧牲數字,應該獲得準確的理解和認識。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敵后戰場和國民黨指揮的正面戰場協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局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全民族抗戰的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榮光!”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