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博士,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博士,照理來說,趙博文應該會收入穩定、衣食無憂,可他卻曾因為手頭拮據,不得不賣掉婚房。
也許有人要問,他是不是專業比較冷門?是不是能力不夠強?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即便在博士中,趙博文的履歷都堪稱亮眼。
1992年出生的他,18歲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錄取,28歲博士畢業。本科階段起,趙博文就進入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博士期間,他與團隊共同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并在國內率先實現超高精度量子測量技術,同時開啟了固態自旋量子測量技術的產業化之路……
這一份履歷原本能讓他留在高校實驗室內潛心研發,或者躋身企業核心技術崗位,實現財富、名譽雙豐收,可他偏偏選擇了最難走的一條路——創業。用他自己的話說:“人的一生,總得為自己的夢想付出點什么,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自己能走多遠、跳多高。”
2019年,博士在讀的趙博文創辦了安徽省國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金剛石NV色心常溫固態量子傳感產品的自主研發與產業應用。“我知道萬事開頭難,可我沒想到能這么難。”回憶當初,他感慨良多,尤其提起最初那張寫著“總經理、總工程師”等名頭的名片,他的神情中沒有太多自豪,“當時公司就我一個人,一人分飾多角,如果名片夠大,也許還會寫上人力、行政什么的。”
就這樣,趙博文在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內租了一個小小的工位,開始了艱難的創業生涯。
那時候的他,不僅要埋在實驗室里做研發,還要帶著產品樣機跑市場。“最難的時候,連員工的工資都差點發不出來。那時我還要在外面帶家教,給公司多掙1000塊錢,如果自己不拼,怎么讓員工心甘情愿地跟著你?”趙博文回憶道。也正是這一時期,為了維持公司發展,他無奈賣掉了自己的婚房。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司先后開發出了量子金剛石磁力儀、量子電流測量裝置、量子無損檢測設備等一系列量子工業檢測產品,且通過融合相關下游產業鏈得到應用推廣,在電力設備檢測、特種設備檢測、芯片失效分析等行業中實現了多項全國首臺套的開發與應用。
跨過艱難后迎來的那一束曙光,離不開過硬的技術與產品,更離不開趙博文敢打敢拼的進取心。2022年,國盛量子搬遷至科大硅谷的核心區——中安創谷科技園,并在此迎來了跨越式發展。公司與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世界首臺量子電流互感器在合肥成功掛網投運,同時公司還承接了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牽頭發布全國首個量子測量省級地方標準,被推薦為中國計量測試學會電磁專業委員會委員單位,并且獲得了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得到客戶、行業與投資人的多方深度認可。趙博文本人則被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推薦入選中國科協青年托舉工程,還先后被認定為合肥市高層次人才、合肥科創杰出青年、創業安徽之星,這些榮譽不僅彰顯了社會對其敢闖敢試的創業精神的高度肯定,更是成為他帶領團隊在技術轉化之路上持續前行的有力注腳。
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趙博文積極帶領創業團隊參加雙創賽事,獲得了合肥市高校畢業生扶持項目特等獎、“創響中國”安徽賽區一等獎、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優秀獎、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銅獎、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銀獎等榮譽。借助賽事平臺的傳播效應,國盛量子積累了初始的行業口碑與社會認知度,為后續的市場拓展與資源對接奠定了扎實基礎。
一個好漢三個幫。除了人社等各部門對創業大賽的獎金支持,公司還先后享受到小企業稅務優惠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先進制造業增值稅進項稅加計抵扣政策等稅務政策支持,以及合肥市及高新區人才與金融政策支持,這些利好政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
創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2024年,公司通過“規上企業”認證后,仍舊保持超過50%的研發投入,所轉化出的新成果又為企業贏得了各級政府部門及多方主體的政策支持,形成“研發投入—成果轉化—政策賦能”的正向激勵。
“‘讓量子科技賦能千行百業,讓量子產品走進千家萬戶。’這不僅是公司的愿景,也是我的夢想,我始終堅信,困難之后,必是坦途。”趙博文說。
趙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