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在高山保護站。丁以婕 攝
清涼峰上,每個保護站里都有一張郭瑞的單人床。一年有一百多天,他都要穿梭在山林里,最多時一天要走4萬多步。
郭瑞是浙江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監測科科長。12年來,他堅守在高山保護站的科研崗位上,率領團隊創新性地實施浙江省“旗艦物種”華南梅花鹿棲息地修復和全國首次野外放歸。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清涼峰上華南梅花鹿數量增長至300余頭。
今年6月,用科技反哺青山,見證杭州生物多樣性的郭瑞獲評第二十屆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
“每次看到梅花鹿在林間自由覓食,我都無比自豪”
總面積超11000公頃的浙江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重要生物多樣性的聚集地之一,也是長三角地區寶貴的物種基因庫。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梅花鹿和安吉小鯢。清涼峰上分布的梅花鹿南方亞種,是目前僅存的三個野生亞種之一。
“這就是梅花鹿的腳印,從腳印大小判斷,這是一只母鹿。”郭瑞指著湖邊山坡上的一處碎泥,“還有這兒,是梅花鹿經常下來喝水的地方,有個很明顯的打滑痕跡。”
“每次看到梅花鹿在林間自由覓食,我都感到無比自豪,怎么看都看不膩。”如果郭瑞在野外看到熱氣騰騰的梅花鹿糞便,那可太高興了,“這可是買彩票中獎的概率,要立馬下手采集”。
通過取糞便的分子樣,可以摸清保護區內梅花鹿的遺傳情況。即便梅花鹿種群擴散出去了,也能查清楚它們的來源:是不是從清涼峰走出去的梅花鹿“后代”。
2019年,保護區啟動了華南梅花鹿野外放歸試驗,這些年已成功放歸80余頭梅花鹿,其中有22頭戴上了郭瑞他們獨創的“項圈”。北斗衛星追蹤項圈能傳輸梅花鹿的實時定位數據,項圈上的相機還會自動拍照,當梅花鹿跑到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圖片便會傳輸回平臺。
郭瑞曾在一張照片上看到一只母梅花鹿身旁多了一頭鹿寶寶。這張照片非常珍貴,說明野外放歸的梅花鹿已經能夠正常繁育,建立自己的種群,野外放歸得到了階段性成功。“清涼峰保護區是梅花鹿的核心分布區,現在梅花鹿種群向外擴散的趨勢很明顯,證明我們的保護有了顯著成效。”
“搞科研坐在辦公室里是出不了成績的,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郭瑞是陜西漢中人,從小跟著父母在田里干活,對農學充滿興趣。本科四年,他幾乎看遍了學校圖書館里所有生命科學類的書籍,埋下了科研夢想的種子。
研究生面試時第一次來到杭州,他立刻喜歡上了這座城市。于是他選擇了浙江農林大學“森林保護學”專業,從此開始了和清涼峰的緣分。
安吉小鯢生活在清涼峰海拔1600米的沼澤地內,為了找到造成其種群數量無法發展的原因,從2016年開始,郭瑞每十天半個月就要去看一次,膠鞋都跑爛了好幾雙。
“我們把卵膠囊帶回實驗室孵化,溫度、濕度模擬安吉小鯢的生長環境。等到這些安吉小鯢長成亞成體的時候,再送回大自然。”
一次大雪過后,同事們說在這么厚的雪中爬山十幾公里太危險,都勸他別去了。但為了監測數據不間斷,掌握關鍵期的繁殖生態及行為,郭瑞出發了。
十幾個小時后,全身濕透的郭瑞回到保護站,興奮地大喊:“今年發現的卵膠囊數量,比去年多了20多對,證明我們的方法有效,安吉小鯢繁育的關鍵點找到了!”
郭瑞團隊首創人工干預方法,使世界極危物種安吉小鯢卵膠囊數量增長35%。2020年7月30日,在清涼峰龍塘山區域的一片水域,100尾安吉小鯢亞成體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
這是杭州地區首次實現安吉小鯢的野外放歸,不僅標志著安吉小鯢仿生態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更讓郭瑞看到了安吉小鯢種群壯大的希望。
“看到野生動物,以前靠緣分,現在靠科技”
野生動物警覺機敏,聽到人聲,就會藏匿或者逃走。郭瑞和團隊想盡各種辦法,構建起了清涼峰保護區野生動物綜合監測體系。
2008年,清涼峰保護區率先引入紅外相機監測,至今每1平方公里都覆蓋有至少1臺紅外相機。散步的勺雞、覓食的小麂、銜著草飛過的松鴉、成群結隊經過的獼猴、捕食中華蟾蜍的蛇雕……這些神秘的生靈都在科研工作者眼前一一展現真容。
“以前看到野生動物要靠緣分,現在通過紅外設備,我們可以看到梅花鹿寶寶吃奶,小鹿耳朵貼著鹿媽媽講悄悄話。”
但紅外相機的電池和存儲有限,郭瑞和同事們隔一陣子就要去采收數據、更換設備的電池,常常早晨5點出發,一天要走20多公里。
紅外相機的原理是熱感應,兩棲動物屬于變溫動物(又稱冷血動物)拍不了,而且紅外相機所拍攝的區域有限,林冠層的鳥類也無法涉及。于是,團隊又引進聲紋監測儀,可以360度無死角地監聽。樹冠層的鳥鳴,地上獸的聲音,溪邊的蛙叫蟲鳴……通過分析這些聲音,科研工作者摸清了清涼峰上物種的種類和分布,并借此深入挖掘它們的行為特征。
截至2024年底,郭瑞和團隊先后發現并發表昆蟲新種20余種,這些昆蟲最大1厘米、最小1毫米,要發現它們不僅僅需要仔細認真,更需要野外的不斷采集和實驗室內的反復核對——耗時耗力,但值得。
2019年,郭瑞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的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CBRN)成員·青年科學獎;2020年,入選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青年創新小組第一批成員。
向全世界講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杭州故事
2025年,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將在杭州舉辦。郭瑞有一個心愿:向全世界講述、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杭州故事。
跟著郭瑞行走在清涼峰大山里,就像參觀一座鮮活的“生物多樣性博物館”,他每走一步,都像翻開了一頁百科全書——
“這是四照花,五六月開花;這是燈臺樹,梅花鹿特別喜歡吃燈臺的嫩芽。”
“這是拐棗,冬天打霜后的果子很甜;草底下這條藍尾巴看到了嗎?它是四腳蛇,學名藍尾石龍子。”
……
更直觀的感受是群眾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今年上半年,臨安區就有82起野生動物救助電話,多數是為受傷的鳥類,有一例是一頭野生梅花鹿摔傷了。
從清涼峰的云霧深處,到西湖邊的草木之間,野生動物的遷徙、棲息與生育,記錄著一座城市生態文明的進程。作為新時代的守山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守護者,郭瑞說,“我會繼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清涼峰的生物多樣性,發揮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青年創新小組成員的作用,帶動全國保護區青年一起努力,講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杭州故事、中國經驗。”
用腳步丈量每個山頭,更用熱愛守住初心。
郭瑞,梅花鹿,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