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可以忘,
但一定不能忘記我們的根在這里?!???
8月12日,新加坡吳德南集團創始人吳清亮辭世,享年98歲。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一定聽過他創立的品牌——立邦漆。
就在今年5月,吳清亮還以130億美元(約合934億元人民幣)的身家,重登新加坡首富寶座,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82位。然而,財富數字遠不能概括這位老人傳奇的一生。
從貧民窟的窮小子到“亞洲油漆大王”,吳清亮一直以華人的身份自豪。他心系家鄉,多年來累計捐贈超1億元人民幣用于建設。
正如他的訃告所言:“吳清亮深信,沒有助人的胸懷,商業成就毫無價值?!彼媒粋€世紀的人生,書寫了一部華人企業家的勵志傳奇。
三次創業,“逆襲”成油漆之王
吳清亮祖籍中國廣東潮州大吳村,1927年出生于新加坡。他的父母早年“過番”(指到南洋謀生)來到新加坡。父親靠出賣苦力維持生計,母親則幫人洗衣服掙點小錢。一家五口人,擠在貧民窟的一間小房里。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到了新加坡。吳清亮的父親擔心兒子會被日本人抓走,將他送到馬來西亞,在當地的橡膠園里割膠。第二年,吳清亮回到新加坡,已經輟學的他只得靠制作漁網謀生。
幾年后,他攢下了一些錢,和朋友建起了一家小型汽水廠,專門生產碳酸飲料,開始了第一次創業。然而,由于缺乏經驗,汽水廠只干了一年便倒閉了,“手里的錢也賠了個精光”。
吳清亮又回歸了“打工人”身份——到五金商貿行做學徒。他一邊打工,一邊琢磨著第二次創業。
1949年,吳清亮從廢舊油漆里發現了生意。二戰后,在新加坡的英國軍方開始低價拍賣戰余物資,其中有一大批廢舊油漆。他低價把這些廢油漆收回來,打算加工成新油漆售賣。
靠著一本化學詞典,吳清亮自學技術,將各種溶劑、顏料和化學品混合,調制出了自己的產品。他把翻新的油漆命名為“鴿牌油漆”(Pigeon Paint),轉賣給其他商家,逐步積累資本和客戶資源。
1955年,吳清亮終于正式開了第一家油漆店,從純生產轉向生產與零售并重。為了提升油漆質量,他還遠赴日本,到掌握領先技術的日本涂料株式會社(以下稱日涂)學習。
·工作時的吳清亮。
1962年,日涂計劃在新加坡設廠,已經和他們接觸過的吳清亮既懂技術又懂營銷,無疑成了其進軍東南亞的最佳合作伙伴。吳清亮由此開始了 “第三次創業”。
當時,吳清亮的油漆生意經過近10年的發展,已經小有規模。他成立了吳德南集團,又與日涂在新加坡合資成立了“立時集團”。此后,吳德南集團逐步完成了對日涂的收購,后者成為該集團的子公司。
1967年,為了擴大市場,吳清亮帶上兒子吳學人,前往印尼招募油漆經銷商。父子二人為了拜訪經銷商跑遍了印尼全境,甚至還駕駛汽車穿越熱帶雨林,跨越河流山谷。最終一輛嶄新的菲亞特汽車被他們開得面目全非,徹底報廢。
當時,在印尼做生意的華商很少,因當地的排華情緒,大家都小心翼翼,生怕引起注意。但吳清亮不怕,他挨家挨戶拜訪,用流利的馬來語與當地人交流(避免使用華語,且印尼語與馬來語相互可懂),用真誠的態度化解對方的疑慮。吳學人回憶道:“父親就是有這種魅力,他能讓最戒備的人也放下防備,愿意與他合作?!?/p>
·立邦漆工廠。
在創業的過程中,吳清亮一直心系故土。197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他看好中國市場,次年與北京紅獅涂料廠達成合作。
當時,中國的市場尚沒有接受涂料的概念。吳清亮曾回憶:“我回到潮州老家時,發現許多地方都是用白水泥、白石灰來涂墻的?!钡矆孕牛骸爸袊袌鎏罅?,絕對不會讓我失望。”此后,吳清亮變賣了東南亞的幾家分公司,將資金不斷注入中國市場。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長范磊對環球人物記者說:“中國改革開放以后,新加坡當地華人開始重視中國市場機遇。吳清亮的投資就是一個證明。”
1990年,中國和新加坡正式建交,這讓吳清亮無比振奮。他受“建立邦交”四字啟發,將涂料品牌定為“立邦”,立邦漆走入中國百姓生活。
吳清亮曾說:“在中國投資,是我們做過的最明智的決定之一!”
“根在中國”
吳清亮在自傳《清亮人生》中曾寫道:“我有中國血統,又從小接受中文教育,我骨子里是個中國人!”雖然在新加坡出生長大,他內心始終認定自己“根在中國”。
取得商業成就的同時,他從未忘記回饋自己的家鄉。他一直記著母親“發達之日,要幫助家鄉建設”的遺訓,多年來為家鄉大吳村累計捐資超過1億元人民幣。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捐出12萬元用于擴建家鄉的大吳小學。為了讓村民用上干凈的水并解決就業問題,他又出資修建了大吳自來水廠和華僑瓷廠。
到了90年代,吳清亮再次投入1200萬元,捐建了“松昌中學”,以此紀念他的父親吳松昌。為了紀念母親,他在大吳村捐建了秀英亭、秀英園、秀英小學和秀英醫院。
·大吳村松昌中學。
從發電站、環鄉公路這樣的大工程,到排污溝、衛生水廁這樣的基礎衛生設施,家鄉的許多建設都留下了他的印記。
他對家鄉的發展有著更長遠的思考,他曾說:“環境再美,經濟落后也不美?!奔词乖谄渌麌铱疾鞎r,他也在留意哪些產業可以“移植”到大吳村。為此,他還邀請了許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到村里實地考察。
幾十年來,吳清亮常常回到大吳村,有時一個月甚至會回去好幾次。去年6月,在家人的陪伴下,吳清亮最后一次回到家鄉探訪。
·2024年6月,吳清亮回到家鄉大吳村探訪。
吳清亮的女兒吳婕人曾說:“父親一直很為自己的華人身份自豪,他總是說,什么都可以忘,但一定不能忘記我們的根在這里?!?/p>
范磊認為,吳清亮之所以對華人身份如此自豪,“歸根結底是因為中華傳統文化‘和合共融’基因的強大力量?!?/p>
“看海的日子”
幾十年來,吳清亮極少接受媒體采訪。他的低調甚至讓《福布斯》在統計富豪榜時把他遺漏了。其記錄顯示,吳清亮直到2013年才首次登上《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成為當年榜單上的“新面孔”。
·吳清亮。(資料圖)
生活中,吳清亮除了含飴弄孫,還喜歡出海。據報道,他的生活有大半是“看海的日子”。
他喜愛乘坐一艘不為人知的游艇前往世界各地。這艘游艇曾把他帶到佛羅里達、加勒比海、非洲、地中海、新西蘭……
面對外界給他的榮譽,吳清亮多次自謙地表示:“我這個人一輩子無德、無能、無文化,只是運氣好,并遇到一些好員工,請到一些有能力、有信譽的高級管理人員?!彼麑€人成就歸功于他人的助力,不吝給予贊美與回饋。
在立邦公司服務近30年的楊幫茜曾對媒體表示,吳清亮熱誠地對待公司的所有員工,“是仁慈而又有憐憫心的人”。1972年入職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的潘楚玉回憶,吳清亮每次見到她都會親切地打招呼:“阿妹,最近好嗎?”
在追憶父親時,女兒吳婕人說:“父親的言行舉止,激勵著我們成為有愛心、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眱鹤訁菍W人說:“父親是仁慈與力量的燈塔,他教會我們以憐憫之心、謙遜之態待人處世,能有他的教導是我們一生的幸運。”
與吳清亮僅有一面之緣的大吳村黨支部書記吳樹鈿回憶:“他說話很客氣,完全沒有大老板的架子?!?/p>
吳清亮走了。他代表著那一代歷經過戰火、見證了中國由弱到強的企業家,他們用智慧與勤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華人傳奇。
監制:張 勉
編審:尹 潔
編輯:徐力婧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吳清亮,立邦漆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