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伊恩(Ian Venegas)
店名:Lilian貿易
地址:上海市普陀區江寧路
“我出門習慣騎自行車,回家會從樓下小店帶點東西,累的時候去做足浴放松放松……我感覺我和上海的普通市民沒什么兩樣。”如果不看外貌只聽聲音,很難想象,這段話出自一位智利小伙——中文如此流利、話語如此家常。他叫伊恩·貝內加斯,在上海定居5年,創設了Lilian貿易公司。
他說,2017年他第一次來中國時,完全沒想到上海能成為自己的家。
伊恩在一次論壇上作為西語國家在滬企業代表發言 吳雪舟 攝
學了中文,就想到中國看一看
伊恩對中國的最初認識,來自對東方語言的好奇。2008年,他讀大二時發現有一門課叫Mandarin Chinese(中文)。課程學習結束后,他學會了說“你好”“謝謝”。后來,伊恩堅持斷斷續續地自學,并開始看一些中國電影,尤其喜歡《葉問》之類的功夫片。隨著中文學習的逐漸深入,加上電影文化的影響,他對中國越發好奇,非常想到中國看一看。
2017年,伊恩和幾個朋友一起到中國旅游,走遍北京、鄭州、洛陽、西安、上海……在旅行結束時,他突然對朋友們宣布:“你們回去吧,我要留在中國。”
在那段時間,他萌生了在中國創業的想法。但當時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中文不過關,以及對在中國如何開公司的事一無所知。他在沈陽用了足足9個月時間狠練中文,使得日常交流不再是阻礙。
沒多久,他恰巧得知,深圳有一家經營三文魚的智利公司需要一位財務總監。伊恩學的專業是商務,在智利也做過一些財務工作。這簡直是一份為他“量身訂制”的工作。一邊工作,一邊繼續學中文,同事們也成了“老師”。他的中文突飛猛進,半年之后,就可以和中國同事用中文開會了。
“來了上海就不想離開了”
2020年,伊恩所在的公司從深圳搬遷至上海。而伊恩也覺得,創業的時機已經成熟。
他創辦了Lilian貿易。第一單生意很快就上門了。伊恩哥哥的大學同學想從中國采購一些小傳感器,專門用于車厘子檢測。伊恩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貨源,并順利發貨了。“雖然這單傭金只有100美元,但這是我公司的第一筆業務,值得紀念。”
為客戶考察工廠產品 受訪者供圖
目前,伊恩的公司業務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出口,客戶主要來自西班牙語國家,除了智利外,還有秘魯、阿根廷等。另一部分業務是為客戶提供到中國出差、旅游的相關服務。“具體到簽證怎么辦理、如何出行、可以使用哪類銀行卡等等,我們都可以幫他們做妥善的安排,還可以提供翻譯服務。”伊恩說,預計明年上半年,將擴展到為中國人出國提供相關服務。
伊恩(左)帶客戶參加上海Prowine博覽會 受訪者供圖
伊恩(右一)在上海Intertextile博覽會上和供應商談合作 受訪者供圖
現在,除了上海和深圳的兩家公司,伊恩還把公司開回了老家智利。“我雇用了我姐姐在打理。”
“上海的機會很多,業務能開展得很高效,生活也很方便。對我們外國人來說,這里像一個很大的老外‘唐人街’,街上隨便一個便利店就能買到我想要的奶酪、火腿、面包。在這里不僅能結交到很多的朋友,還找到了不少老鄉,氣候也更適合我。感覺來了上海就不想離開了。”
“上海好像已經進入了3000年”
“我曾和我的家人開玩笑,如果說我們是活在2025年,那上海已經進入了未來,進入了3000年。”伊恩說,“在中國,二維碼如此普及,不僅可以用來付錢,還可以用來取快遞、取外賣、做入場憑證……而據我所知,南美一些國家開始使用二維碼付錢到現在不過兩三年。”在老家的朋友們還好奇地問,“中國有會飛的出租車,你坐過嗎?”
就在上海,在伊恩口中這個“未來已來”的城市,他開出了人生中第一家公司,認識了后來成為妻子的鄭州姑娘Mia……夫妻倆一起打拼,一起吃早餐,一起散步逛街,這些日常都是伊恩眼中最好的幸福。
和妻子試穿中式結婚禮服 受訪者供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我的人生目標就是要幸福。做一份讓自己有幸福感的工作,能和喜歡的人一起過著平凡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想要的。而在上海,這些都實現了。”
伊恩,智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