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9月3號那天走上長安街,我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獻給祖國,告訴她我們羌鄉的新變化。”在閱兵訓練間隙,隊員們圍坐起來,聆聽一名少尉軍官講述“代表家鄉來獻禮”的故事。
這名黝黑臉龐、瘦高個頭的軍官名叫唐磊,出生于四川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開坪鄉的一個羌寨里。在2008年5月12日的那場地震中,北川羌族自治縣作為重災區,60%的建筑物都在地震中倒塌,縣城周邊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唐磊的家鄉全益村也是一片狼藉。震后第一夜,余震不斷,媽媽帶著唐磊和哥哥在山上找到一片平地棲身。媽媽緊緊抱著兄弟二人,流著眼淚安慰他們:“不要哭,也不要怕。國家不會不管我們,一定會有人來救我們。”
唐磊
正如媽媽所說,在最絕望的時候,解放軍來了。“我們村離北川縣城有70公里,地震把路都切斷了。就在村里快要水盡糧絕的時候,天上來了貼著五角星的直升機空投物資,地上有穿軍裝的哥哥們徒步把物資背了進來。而且,他們挨家挨戶查看受災情況,迅速展開了救援。”唐磊說,救援官兵讓他重獲新生,廢墟上迎風飄揚的黨旗軍旗也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在我8歲那年,因為在最危險最苦難的時候遇到了一群穿軍裝的人,所以長大后我也要穿軍裝。”
2019年,得益于國家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唐磊被優先錄取到軍校,如愿穿上軍裝,成為村里走出的第一個軍校生。去軍校報到當天,村里人敲鑼打鼓為他送行,幾位年長的族人囑咐他一定要努力,爭取早日成才,為家鄉爭光。帶著這份特殊責任前行,唐磊有了更大的動力,在學習知識、軍事訓練等方面都異常刻苦勤奮,各項成績名列前茅。
2023年軍校畢業分配,他來到了英雄的空降兵部隊。在這里,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他帶領官兵鉆密林、進深山、入戈壁,圓滿完成了一次次實戰化演訓任務。
去年,唐磊隨隊出征訓練現場會。演習當天,面對無氣象資料、無地面標識、無對空引導的“三無”條件,唐磊帶頭“第一跳”,勇敢躍出艙門,降至目標地域完成集結,形成了戰斗力。
“別人問我為什么這么勇敢。我想,正因為親眼見到了災難面前解放軍的英勇無畏,才更加懂得要成為合格軍人必須經歷千錘百煉。”最讓唐磊得意的是,每到一個地方,都能乘著傘花翱翔天空。“跳傘是空降兵的基本技能,我喜歡從千米高空凌空一躍的感覺。”
在部隊的這些年,家鄉的父老鄉親也早已重拾生活,譜寫著羌鄉鄉村振興的新畫卷。唐磊說,他的家鄉全益村這幾年也被開發成了“5A”級景區,以羌族為特色的“羌家樂”旅游產業逐漸興起,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看著家鄉變得越來越好,離它千里之外的唐磊一直默默守望。今年,得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他遞上一封言辭懇切的請戰書:“我是來自震區的一個孩子,部隊對我和家鄉有恩。請允許我代表羌族兒女、代表震區百姓,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我將以全部的青春和熱血報答這份恩情。”最終,唐磊順利進隊集訓。
“我告訴自己,一定要走上閱兵場!”家鄉的發展變化,讓唐磊懷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參加閱兵訓練,而且練得格外刻苦。他說,17年前是黨和國家救他們于危難之中,如今他想代表家鄉的父老鄉親,以閱兵場上展示的最好形象向國家和人民軍隊感恩獻禮。
唐磊,汶川地震,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