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專區
您的位置: 視野
寫出歷史人物的“呼吸感”:讀《一名婦救會主任的抗戰記憶》
2025年08月26日11:12 來源:中華魂 作者:徐生
小號 中號 大號

有國外學者曾言,中國人的生命記憶里,始終鐫刻著14年抗戰的印記。當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熱潮涌來,紙媒與網媒以“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匯集民族復興力量”為主題鋪展紀念圖景時,一個問題也隨之浮現:當歷史的宏大敘事已為人們熟知,文學該以怎樣的姿態吸引讀者?

《解放軍報》長征副刊上發表的《一名婦救會主任的抗戰記憶》

今年7月18日《解放軍報》長征副刊上,資深媒體人范江懷的長篇紀實文學《一名婦救會主任的抗戰記憶》給出了答案——首推細節,以細節為筆,為歷史人物注入“呼吸感”。這篇作品未用后來者講述歷史時慣用的全能視角,而是化作“在場者”,以“現在進行時”的敘事節奏,跟著老八路劉毅的腳步走。讀文中文字,仿佛能看見16歲的劉璽珉脫下學生裝、換上灰布軍裝時的毅然,聽見她將名字改為“劉毅”時,那藏在改名里的、對抗日的執拗信念;能跟著她腰別毛瑟手槍,穿梭在滹沱河兩岸的農村,看她秘密動員群眾時的懇切,看她與婦女們一起建“堡壘戶”、護傷員、傳情報時的矯健身影。

照片正中間的女同志為劉毅

這些細節從不是生硬的堆砌。作者將劉毅組織地雷戰、地道戰的果敢,帶隊伍如麻雀般忽聚忽散抗敵的機敏,都融在她的人生際遇里——她是婦救會主任,是中共縣婦委書記,更是烽火里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沒有刻意拔高的抒情,只憑“她如何走、如何做、如何想”的細節鋪陳,劉毅便從歷史的書頁里鮮活起來:她會為動員群眾費口舌,會在穿梭險境時攥緊槍,也會在看到“堡壘戶”為傷員端來熱粥時,眼里落進一點暖。這種“鮮活”,便是“呼吸感”——不是符號化的“英雄”,而是讓讀者能觸到她的體溫、懂她的赤誠,甘愿跟著她的腳步,走進那段烽火歲月的真實。

戰爭年代的劉毅

當下的歷史書寫,有時難免困于宏大框架,讓人物成了歷史的注腳。但《一名婦救會主任的抗戰記憶》讓我們看見:真正能傳世的作品,從不用口號打動人。它只需俯下身,撿拾歷史里的細節碎片——劉毅講一位李大娘掩護和護理70多個抗日的傷病員;講一位年僅19歲的姑娘李劍飛為掩護群眾而犧牲的悲壯;講一位婦救會主任梁振英被捕后寧死不屈、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自己多次組織青年婦女冒著槍林彈雨、不顧敵機轟炸把烙餅等食物送到官兵手中;還有掩護著傷病員安全轉移、為他們洗血衣、纏繃帶、喂水、喂飯的身影……然后作者將這些碎片細細拼接,歷史人物便有了“呼吸”,故事便有了重量。而當劉毅這樣的人物能帶著“呼吸感”站在讀者面前時,抗戰記憶便不再是遙遠的“14年”,而是化作“與她同行”的真切體驗,這份記憶,自然也就有了流芳百世的力量。

1943年4月,劉毅代表冀中區婦女在阜平縣舉行的晉察冀邊區第一屆參議會上發言

在文學創作中,有溫度的物件往往是人物生活的“見證者”,它們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和情感的重量,有時比人物自己的話語更具說服力。當下,一些題材宏大的文學作品之所以難以吸引讀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對細節的深入挖掘,或是過度依賴黨史、軍史資料的堆砌,而忽略了那些真正能觸動人心的細微之處。

劉毅珍藏的一摞泛黃的黨章

范江懷的《一名婦救會主任的抗戰記憶》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文中用了大量篇幅來描寫老八路劉毅用過的物件,這些物件成為了打開歷史記憶的鑰匙。比如那摞泛黃的黨章。1945年底,劉毅的丈夫顧稀從北方分局學習歸來,給她帶回了這本盼望已久的紅色小冊子——《中國共產黨黨章》。從此,這本黨章便成為劉毅愛不釋手的讀物。歲月流轉,黨章內的紙頁逐漸磨損,每一道折痕、每一處褪色,都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那磨損的邊緣,仿佛是劉毅無數次翻閱時留下的指紋,見證著她對黨的忠誠與熱愛,以及在艱苦歲月中始終堅守的信仰。

當年從日軍手中繳獲的日本印制出版的中國地圖冊內頁地圖

還有那本在戰斗中繳獲的日本印制出版的中國地圖冊,更是意義非凡。地圖上,從日本延伸出來的紅線,如同道道淬了毒的蛛絲,猙獰地攀附在中國沿海的各個城市。這些紅線并非地理意義上的標準線條,而是侵略者在紙上演練鐵蹄的罪惡軌跡,它們紅得刺眼,似未干的血跡,刺痛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劉毅一直用心保管著這本地圖冊,每當有孩子過來問,她就會嚴肅地指著地圖說:“要保管好這本地圖冊,不忘國恨家仇,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這本地圖冊,不僅是日本侵華的鐵證,更是劉毅傳承愛國精神、教育后代的重要工具,它見證了老人無數個日夜的守護,也承載著她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深憂慮與期望。

2015年,作者范江懷在上海某醫院采訪劉毅老人

細節不是“找特別”,而是“找真實”。范江懷寫劉毅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蹲下來,貼近人物的生活,才能發現那些真正有力量的細節。如劉毅曾和能工巧匠一起打造抗敵的“土坦克”,那粗糙的觸感、緊張的氛圍,都可以通過細節描寫生動地展現出來;她兩次獲得紀念章,那枚紀念章的形狀、顏色、重量,以及她佩戴時的神情,都能成為反映她功績和內心世界的窗口;她離休后寫下了《抗日游擊戰中婦女工作見聞》《滹沱河畔戰火》《過鐵路封鎖線》等記錄抗日戰爭的文章,那些紙張的質感、字跡的工整程度,甚至寫作時的環境,都可以為我們勾勒出一個更加豐滿的人物形象。

在病房中獲得獎章時的劉毅

2017年10月22日,95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劉毅走了。她是在看完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以及黨的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的新聞后離去的。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心中或許還想著那些曾經一起戰斗的戰友,想著那些泛黃的黨章,想著那本帶血的地圖冊。這些有溫度的物件,將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成為她一生奮斗與堅守的最好見證。

以上這些,或許正是范江懷的這篇作品最珍貴的地方:它不只寫了一個婦救會主任的抗戰記憶,更以自身為范例,告訴我們如何讓歷史“活”起來——于細節處落筆,讓人物“呼吸”,讓讀者共情,歷史的精神便有了綿長的傳遞路徑。

徐生,湖北黃岡人,軍旅作家,著名軍事記者。先任職于空軍運輸航空兵某團機械師,師政治部宣傳科干事,后在原武漢軍區空軍政治部宣傳部、原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宣傳處、軍委空軍政治部宣傳部任干事、科長、處長等職。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調入解放軍報社,歷任編輯、組長、政治工作宣傳部副主任、代主任,記者部主任、高級記者,大校軍銜,專業技術4級。長期組織和擔負黨和國家以及軍隊重大政治、軍事活動采訪任務,組織參加一系列全國和軍隊重大典型報道。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0次。著有報告文學作品集《高歌在九天》《獨腿飛天人》《飛之魂》《生命之光》《雪蓮花頌——空軍雷達學院畢業學員戍邊紀實》《甘巴拉凱歌——世界海拔最高人控雷達站》《神仙灣壯歌——世界海拔最高哨所》《中越邊境大掃雷》《松嫩壯歌——98東北三江抗洪實錄》《驚天動地戰汶川》《三軍揮師玉樹》《中國大閱兵》等多部。新聞作品獲中國新聞獎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今日鐵軍還姓“鐵”》等作品和專欄被中國新聞年鑒收藏。被表彰為“全國98抗洪搶險先進個人”,獲中共中央宣傳部等五部委授予的“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高瑋怡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5g影院天天爽爽| 亚洲成人网在线| jealousvue成熟50maoff老狼| 美女张开双腿让男生捅|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最新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va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情侣自拍|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 | 韩国三级bd高清中文字幕合集|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88av| 萝li交小说合集|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免费无遮挡毛片|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被夫上司持续侵犯7天|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又黄又爽1000禁片| 99re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天堂资源在线官网|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国产精品俺来也在线观看| 操美女视频免费网站| 人妖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2021人人莫人人擦人人看|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