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朝鮮日報》27日報道,隨著跨國婚姻家庭出身的年輕人大批入伍,韓國軍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翻譯戰爭”。這些年輕人大多韓語生疏,難以理解上級的命令,使一線部隊的作戰指揮和日常訓練面臨障礙。韓國軍方雖臨時編印多語種手冊、使用翻譯軟件或指定“英語翻譯助手”,但普遍缺乏制度性支持。
報道稱,江原道陸軍一軍官為了能與一名幾乎不會韓語的韓國-烏茲別克斯坦混血士兵溝通,不得不花近一個月學習俄語。最終因溝通障礙嚴重,該士兵被調往后方。這一情況并非個例,韓國多地部隊中頻繁出現類似情況。部分部隊被迫將訓練要點翻譯成越南語、俄語等,或讓懂外語的士兵擔任“翻譯助手”。一些教官只能依賴翻譯軟件逐條輸入訓練內容。遇到武器名稱、裝備操作等必須準確表達的部分,往往需要額外耗費半小時才能解釋清楚。
2009年韓國修改《兵役法》后,跨國婚姻家庭出身的青年被納入現役入伍對象。據韓國國防研究院的數據,2010年首次有跨國婚姻家庭出身者應征入伍,當年僅有51人,到2016年超過600人,今年已突破4400人。軍方預計,2030年以后人數將超過1萬人,相當于一個陸軍師團規模,占比或超5%。
語言障礙不僅影響部隊運轉,還給部分士兵帶來沉重心理壓力。據報道,一名在越南成長的23歲士兵經常因聽不懂指令而遭到辱罵和處罰,退伍后出現后遺癥,不得不接受精神治療。今年4月,一名有跨國婚姻家庭背景的22歲士兵因長期被排擠,在部隊跳樓致重傷。
報道稱,美國、以色列等移民國家已建立針對移民背景士兵的教育和支持體系,涵蓋語言培訓和宗教飲食照顧等多領域。韓國軍方雖自2021年起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士兵提供清真飲食,但整體配套制度仍顯不足。尚志大學教授崔基溢指出,跨國婚姻家庭的孩子同樣是符合服役要求的韓國青年,國防部應盡快出臺綜合政策,幫助他們跨越語言與文化壁壘,在軍中發揮應有作用。
韓國軍隊,翻譯